讀書是要有獨特眼光的——以讀張培忠《我的中師日記》為例
        發布日期 : 2025-08-05 13:20:19 文章來源 : 潮州日報 潮湃新聞客戶端

        讀書是要有獨特眼光的

        ——以讀張培忠《我的中師日記》為例

        許序修

        近幾個月,廣東省作家協會原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刊發在《中國作家》2025年第4期的《我的中師日記》吸引了我,不是因為他是我神交近30年的人,而是因為他的中師日記極富歷史文化、思想情感、理想情操等方面的思維張力,吸引我也學著他的樣子,天天讀、日日記、常常悟,10個頁碼共30則日記,竟讓我如癡如醉、反反復復、欲罷不能地讀了兩個月,寫下了60則閱讀日記,為我的個人閱讀史增添了獨特的一筆。

        極富歷史文化的張力

        歷史文化是文學創作,尤其是非虛構文學創作的重要依據。歷史文化是有形象、有條理、有生成,豐富、厚實、深刻的東西,需用動態的、發展的、完善的眼光去觀照、去思考、去發現。

        《我的中師日記》,題中的“中師”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叩擊我的心弦,引發我的思考。“中師”,即中等師范學校,連其所培養的“中師生”,都是中國教育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中師又不僅僅培養中師生,又承擔培訓“民師”的重任,甚至還培訓準備從教的“知青”等。故那時的中師有中師班、民師班、知青短訓班,培忠筆下的“饒平師范學校”,就是這類“三肩挑”的中師。

        中師的教育歷史,已成為一種教育文化。這種特殊的教育歷史文化,包容的中師生、民師生、知青生都是很特殊的。中師生不同于大學生,但優于大學生。那時,最好的初中生就是讀中師,因為讀中師一畢業就是干部編制,就是鐵飯碗,極具吸引力,所以考不上中師的才去讀普高、考大學。完全可以說,那個時代的大學生幾乎是中師生的“剩貨”。至于民師,更有歷史了。民師產生于公辦教師嚴重欠缺的年代,為填補農村教育師資,沒有納入國家編制,依靠集體工分和地方補貼支付工資,承擔“普九”義務教育重任、肩負起中國基礎教育“半邊天”的教師。后來部分民師通過考核轉為公辦教師,民師班學員就是渴望通過學習考核轉為公辦教師的民辦教師。知青班學員則是通過培訓準備當教師的知青,結合知青歷史,就更有故事了。我作為知青班的知青,角色自覺驅使我對這個群體有更多的聯想和體認。

        《我的中師日記》所蘊涵的歷史文化思維張力,讓我覺得很有必要研撰一部《特殊時期中國教師的特殊群體》,以揭示中師生、民師生和知青學員的不同命運。

        極富思想情感的張力

        思想情感是文學的內核。沒有人的喜怒哀樂、憂思感憤,就沒有文學。文學的一切形象,無論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不是思想情感的真切表現,就是思想情感的藝術塑造。有感必發自然成為文學的第一要義。

        《我的中師日記》思想情感真摯、豐富、細膩、深刻。我在閱讀的日日夜夜里,總被培忠對家鄉、對家庭、對學校,對家人、對老師、對同學的思想情感牽攜著、感奮著。尤其是他對父親的情感,是融進血液里、嵌進筋脈里的愛。他對父親病情的牽腸掛肚,魂牽夢縈是那般深沉、那般真切、那般持久,揮之不去、情愫綿綿,使我心靈震顫、眼睛潤濕。再加上他父親看病的人民醫院、他送父親回鄉的黃岡車站,他就讀的師范學校,距離我的老屋都不遠,我都很熟悉,每每讀來,如身臨其境,心感其情,引發強烈的情感反應和心靈共鳴。

        培忠對學校、對老師、對同學乃至對朋友的情感也是深摯的。有對校長帶頭勞動的頌揚,有對民師生發奮學習的稱羨,有對同學親密無間關系的肯定,更有對同學虛偽、輕浮、勢利、自私、勾心斗角的否定和反思,還有對老師的客觀評價等。這些頌揚、稱羨、肯定、否定、反思和評價,都是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是日常生活中可觸可摸可感可悟的,是生命的責任意識對于日常生活的積極而嚴肅的透視和洞悉,有肯定和否定、有反思和評價,便是情理之中了。這也是非虛構文學的突出特點。

        極富理想情操的張力

        文學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更是未來的。文學可以是虛構的,又可以是非虛構的,更可以是二者兼顧的。面向歷史、現實和未來的文學,或是虛構、非虛構、二者兼顧的文學,都應有文學的理想情操,抑或人生的理想情操。

        彼時的培忠,是一位中師生,又是一個文學少年。現在看來,他之所以能成為文學大家,離不開他幾十年時時觀、天天記、日日思、常常悟的良好習慣;離不開他從茅盾的文學史料中獲得的“生活發現”觀,堅持觀察生活、發現生活、洞悉生活、剖析生活、反映生活;離不開他“博學、慎思、明辨、篤行”的不懈堅持;離不開他在完成中師學業的同時,始終用文學省察、陶冶、滋潤、豐富心靈,向人生的理想目標自覺追求、不懈挺進的行動力、探索力、實現力等。

        培忠不但是一位文學少年,還是一個音樂少年。他喜歡彈琴,班上的風琴幾乎是他一個人在彈,盡管他彈得不是很好,但他能虛心向內行的師兄請教,如請教《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怎樣彈,師兄不僅示彈,還為他注上配音,讓他萬分感動。顯然,培忠不但善于用文學豐富情感,潤澤心靈,而且善于用音樂調節情緒、陶冶情操。這無疑成為他堅定志向、矢志追求的不竭動力。

        正是培忠高遠博大的理想情操,成就了他的格局和擔當,使他成為文學大家和文學界的領導。誠如他當年的同學所言:“曾經是追夢路上的同行者,如今你的成就讓人矚目,你的步伐讓人望塵莫及。”培忠回復:“各自精彩,殊途同歸。”寥寥八字,體現他的大情懷、大格局。作為曾經也是文學少年、音樂少年的我,與他的同學一樣不無感慨:一個人的理想情操和格局擔當,對一個人的成功和成就是至為重要、關鍵的!

        我讀《我的中師日記》的收獲,再一次表明讀書是要有獨特眼光的。有獨特眼光,才能發現所讀的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獨到地方,與作者的情感、思想、志趣,甚至經歷、體驗、感悟相通,才容易舒展思維張力,貫通作品特定的時代和生活,引發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生發深刻的思考和頓悟,從中獲得獨特的發現、獨特的見解、獨特的收獲。使所讀的都入腦入心入神入魂,成為個人閱讀史中獨特的一部分,也成為自己永不磨滅的閱讀記憶。



        來源|潮州日報

        編輯|蔡楊

        審核|詹樹鴻




        人閱讀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日韩色日韩视频亚洲网站|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任我爽橹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国产网红无码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狼友中文久久久|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日韩美女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视频观看|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a不卡 |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不卡 | 91福利精品老师国产自产在线| 午夜精品美女自拍福到在线| 久久久久久影院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小说 |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秒拍|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精品国产杨幂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制服丝袜|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无线码|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av东京|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