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潮州鄉村,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果香。歸湖鎮的龍眼園里,一串串金黃的“石硤龍眼”壓彎枝頭;江東鎮的黃皮園中,飽滿的“無核黃皮”在陽光下閃耀著誘人的光澤;官塘鎮的火龍果基地,紅艷艷的果實猶如燈籠掛滿仙人掌般的枝條。
周末,果園門口已排起蜿蜒的車龍。來自市區的林先生一家四口,是當天最早到達龍眼園的游客之一。“孩子們放暑假,專門帶他們來體驗親手采摘的樂趣,嘗嘗最新鮮的枝頭味道!”孩子們提著竹籃穿梭林間,尋找最大最飽滿的龍眼,笑聲在果園里此起彼伏。果農老陳穿梭在游客中間,熱情指點著采摘技巧,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今年游客比往年多了四成,周末更是擠滿了人!”
潮州鄉村的采摘熱潮,在這個暑假迎來了又一波高峰。

果園變樂園
特色鮮果引燃采摘熱潮
潮州多樣的地理氣候,孕育了豐富的水果寶藏。韓江沖積平原賦予江東鎮黃皮獨特的甘香,火山巖風化土壤讓歸湖龍眼積累更多糖分,而亞熱帶季風則讓官塘鎮的火龍果格外清甜多汁。

老幼相攜采金果。
從六月的番石榴、七月的龍眼黃皮,到八月持續收獲的龍眼與火龍果,潮州果園實現了暑期采摘的“無縫銜接”。游客們追逐著不同果園的成熟季,讓鄉村道路在暑期始終熙熙攘攘。在江東鎮,黃皮園單日接待游客輕松突破百人;官塘鎮主打火龍果采摘的生態農莊,高峰期需提前一周預訂。
“以前只知道潮州有工夫茶和牛肉丸,沒想到還有這么多特色水果!”來自深圳的游客張女士一邊在火龍果園里挑選果實,一邊興奮地拍照分享朋友圈。社交媒體上,潮州果香之旅、暑假摘果去等話題熱度持續攀升,眾多果園的定位標記成為最熱門的打卡點,不斷吸引著本地及周邊城市的家庭和年輕群體奔赴而來。

指尖觸鮮甜
親身體驗成就果園魅力
采摘園的魅力,遠不止于鮮果本身。親自動手的沉浸式體驗,正成為吸引游客的核心密碼。

梯上樹下共歡顏。
在歸湖鎮的龍眼園里,孩子們在父母的托舉下,努力用特制的小剪刀剪下高枝上最金黃的那一串。當沉甸甸的果實落入掌心,那份成功的喜悅與收獲的甜蜜,遠勝于從市場直接購買。“媽媽,你看我摘的!這顆最大!”小女孩興奮的呼喊,是果園里最動聽的樂章。
親身體驗帶來的是與土地、與果實最直接的對話。在江東鎮的無核黃皮園,游客林女士第一次嘗到了剛離枝的黃皮果。“酸中帶甜,汁水迸發,這跟在水果店買的完全不一樣!原來新鮮的黃皮是這個味道!”她驚喜地說道。果農在一旁笑著傳授經驗:“挑黃皮,要看色澤和飽滿度,輕輕捏一下,有彈性的最好。”這種即時采摘、即時品嘗的鮮度,是任何物流冷鏈都無法企及的田園真味。
對于家庭游客而言,采摘更是一次珍貴的親子互動課堂。父母教孩子辨認果實成熟的特征,合作完成采摘任務,共享勞動的成果。在官塘鎮的火龍果園,陳先生一家分工明確:爸爸負責剪高處的果子,媽媽和孩子們負責收集裝箱。“讓孩子知道水果是怎么來的,體驗一下勞動的滋味,這比單純去游樂場有意義多了。”陳先生抹了把汗,看著孩子們紅撲撲的笑臉,語氣里滿是欣慰。

沃土煥新機
采摘經濟激活鄉村業態
小小果實,正深度融入當地經濟發展脈絡,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力量。
最直接的受益者是果農。江東鎮果農劉伯種了幾十年黃皮,過去常為銷路發愁。“現在好了,果子還沒全熟,預約的電話就不斷。游客自己上門采摘,價格還比賣給批發商好!”他的果園今年暑期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二成。像劉伯一樣,眾多果農在家門口就實現了豐產又增收的夢想。

紅果垂枝迎客笑。
采摘游的火爆,還帶動了周邊產業的“鏈式反應”。
果園旁,由農家小院改造的特色餐館如雨后春筍。龍眼雞、黃皮燜鴨、番石榴骨湯、火龍果炒飯……一道道以本地鮮果入饌的創新農家菜,讓游客的味蕾體驗從枝頭無縫延續至餐桌。歸湖鎮一家農家樂的老板喜滋滋地說:“客人摘完龍眼,基本都會留下來吃飯,嘗嘗我們的鄉村特色菜,周末不提前訂根本吃不上。”
游客滿載鮮果而歸的同時,也帶動了鄉村土特產的銷售。果園門口和村道旁,村民自產自銷的土蜂蜜、菜脯、橄欖蜜餞等攤位前總是人頭攢動。
果香引路,人潮涌動。一條以“鮮果采摘”為核心,深度融合吃、游、購、住的鄉村產業鏈條正日益清晰和壯大。采摘游帶來的熱浪,正讓潮州鄉村的夏天,充滿汗水與甜蜜交織的蓬勃生機。

作者|趙舒
編輯|蔡楊
審核|詹樹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