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首飾”致皮膚困擾
近日,記者接到武漢市民胡女士來電,她講述了自己在直播間購買并佩戴合金首飾的糟心經歷。愛美的胡女士從7月下旬開始,脖子上反復出現紅斑、丘疹和水皰,被診斷為“首飾性皮炎”,罪魁禍首是她佩戴的項鏈。

胡女士佩戴的這款項鏈,購自6月的直播間,花費199元。因其款式新穎、精致小巧,成為胡女士夏日最愛,洗澡、睡覺都沒摘過。
為何以前佩戴首飾無恙,近期卻出現癥狀?
皮膚科醫生解釋,胡女士佩戴的合金首飾可能含有鎳、鈷、鉻等重金屬,這些是接觸性皮炎最常見的過敏原。夏日炎熱,人體汗液增多,導致首飾表面少量鉻和鎳脫落或溶解,皮膚吸收后發生過敏反應,出現瘙癢、灼熱感,局部伴有紅斑、丘疹、水皰、糜爛等癥狀,撓抓后還可能導致局部感染化膿潰瘍,傷口愈合后會留下瘢痕和色素沉著。
在醫生的提醒下,胡女士摘下項鏈,發現原本閃亮的項鏈部分已暗沉。醫生告知,胡女士的情況并非個例,提醒夏季是“首飾病”高發季節,不建議長時間佩戴合金項鏈,合金戒指、耳環和手鏈等佩飾,也常是引發“首飾病”的原因。
合金首飾健康風險不小
合金首飾對佩戴者健康存在威脅,這一結論在今年被知名博主“老爸評測”證實。
6月19日,該博主在公證人員監督下,對線上線下8款帶有925鋼印的銀耳飾進行檢測,樣品分別來自批發市場、網店和商場。結果顯示,8款耳飾中有6款為假銀針,材質實為銅合金。其中3款鎳釋放超標,最高的超標61倍。還有一款帶鉆耳飾鎘超標1179倍。
鎘是世界公認的高毒性重金屬,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為一類致癌物,在人體內幾乎不代謝。

令人擔憂的檢測結果并非偶然。8月1日,博主“配方師劉星”收集身邊19款無證首飾進行測試,價格在7元—1200元不等。檢測發現,這些首飾不僅含有銅、鐵、鎘、鉛、鎳、鉻、鉍等重金屬,還有鈧、釷這些不常見的稀有金屬。
19件飾品中14件含金屬配件或為全金屬飾品,7件鎘超標,3件鉛超標,長期接觸會危害皮膚。其中一款20多元的山茶花耳釘,宣傳是925銀耳釘,但實際含銀量僅0.035%,鎘含量卻高達9.45%,超標近1000倍。

鎘超標近1000倍的山茶花耳釘(視頻截圖)
8月7日,記者將身邊19件首飾送往武漢市江漢路瑞凡珠寶店檢測,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儀檢測結果顯示:印有925鋼印的銀鏈,銀含量僅13%;其中一根銀鏈實為白銅;三款號稱925銀針的耳飾,一款為鐵,一款為銅,僅一款是銀。19款首飾中,銅、鐵、鉛、鋅、錳、銠、鈀、鎘、鎳、鉻等元素均有出現,只是含量不同。

為何這些小首飾中會添加鎘、鉛、鎳等對人體有害的金屬?
原因在于它們成本低,鎘能使產品光亮好看,鉛便于產品造型,鎳可讓產品更硬更堅固,商家多是有意添加。而鈧、釷等稀有金屬,據材料學專家分析,做耳釘的材料可能來源于各類工業廢金屬。
真假難辨的“美麗承諾”
記者在直播帶貨平臺搜索發現,掛著知名珠寶品牌名頭及其他雜牌賣首飾的直播間不在少數。這些直播間常用“新人起號、新店開播、聚人氣給優惠”的話術售賣。金飾價格從1元到幾萬不等,材質標注有鈦鋼、合金、18K、S925銀、足金等。
在某黃金品牌直播間里,備注足金的“一葉暴富”吊墜配銀鎖骨鏈的金葉子售價369元,出示的質保卡印有品牌LOGO,線上發貨。記者詢問金葉子僅0.25克,是什么合金材質,工作人員避而不談。
名為XX珠寶店直播間號稱正品正貨。一款“愛心捕夢”s925銀心形吊墜,從開價795元折后159元,在工作人員帶動下,不到一分鐘,228人下單。還有一款“路路通”飾品1元秒殺,限購300單,營造出緊張搶購氛圍,眾多觀眾紛紛下單,瞬間售罄。其間,不斷有新網友進直播間,發出質疑:發生了什么?這么便宜?

在一不知名品牌直播間,一款備注合金的龍方牌項鏈售價19.98元,雖直播屏幕有“非黃金直播間、銅合金材質”提醒,但在燈光和鏡頭的包裝下,金光閃閃的外觀仍吸引不少人下單。

記者注意到,盡管每個直播間都承諾“保證正品,假一賠三”,但消費者拿到手的無證或標示模糊的金屬飾品,若不經專業檢測,根本無法知曉真實材質。博主“老爸評測”在批發市場采購檢測樣品時,首飾店老板直言,不少帶有鋼印925的耳飾實為鍍銀制品,且可按需打標,許多直播間在他那里拿貨。
正規渠道購買更有保障
如何才能買到讓人放心的首飾呢?
首先,少選鍍鎳、鉻的合金首飾;
其次,避免購買低價金屬首飾,因其大多選用黃銅合金,可能含有大量有害重金屬;
再者,盡量選購有資質認證的產品,尤其是兒童佩戴的飾品,更要挑選正規商店售賣的正規品牌產品;
最后,佩戴后若出現皮膚發紅、瘙癢等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佩戴并檢查飾品材質,防止長時間接觸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轉發給相親相愛一家人,提醒~
來源|湖北日報、廣州日報
編輯|郭洵汐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