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氣溫36℃+,
“熱死了”成為大家的口頭禪。
高溫天氣下,
需格外警惕熱射病,
“熱死人”不是玩笑話。
8月9日,據南方+消息,
近日廣東東莞持續高溫
49歲的胡先生
不幸遭遇最嚴重的中暑:熱射病
生命一度懸于一線
男子被發現俯臥路邊
核心體溫飆升至40.9℃
一天傍晚,胡先生被發現俯臥路邊,情況危急:意識不清、肢體抽搐,并且嘔吐出咖啡色物質。路人見狀立即撥打120,胡先生被緊急送至厚街醫院急診科。
接診時,他的狀況極度兇險:核心體溫飆升至40.9℃,全身滾燙;陷入深度昏迷,對外界刺激幾乎毫無反應;同時伴有呼吸急促、心率極快、血壓不穩、瞳孔對光反射消失等癥狀。肺部聽診發現啰音,血氣分析顯示存在嚴重的堿中毒和電解質紊亂。

急診醫生迅速判斷為極其兇險的熱射病,并伴有吸入性肺炎和電解質紊亂。熱射病進展迅猛,死亡率極高,搶救刻不容緩。
經過急診科緊張有序的搶救,胡先生的核心體溫開始穩步下降,生命體征初步趨于穩定。然而,熱射病對全身多器官系統的巨大打擊不容忽視,后續仍面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風險。胡先生隨即被轉入重癥醫學科(ICU)接受更高級別的生命支持和密切監測。
令人欣慰的是,最終胡先生脫離了危險期,轉入普通病房進行康復治療,并于近日順利康復出院。
什么是熱射病?
熱射病是最危險的重度中暑類型。它不僅僅是“熱暈了”,而是因為暴露在高溫高濕環境或劇烈運動,導致身體核心溫度急速飆升(通常超過40℃),同時出現皮膚滾燙、神志不清(如說胡話、抽搐、昏迷)以及多個器官損傷的嚴重疾病。它的本質是身體調節溫度的功能崩潰,產生的熱量遠大于散發的熱量,體內積聚了致命的高溫。
超高體溫:核心體溫 > 40℃(肛溫最準)。
意識障礙:這是區別于普通中暑的關鍵!表現為神志不清、說胡話、嗜睡、抽搐或昏迷。
其他癥狀:皮膚滾燙(可能干燥也可能出汗后潮濕)、頭痛、惡心嘔吐(可能吐咖啡色物)、呼吸急促、心跳飛快、肌肉痙攣或無力。

熱射病死亡率高
如何應對預防?
國家疾控局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6月以來,全國已報告熱射病病例372例,死亡率高達56.7%。
熱射病死亡率非常高,拖延治療更危險。高溫會直接損傷全身器官:大腦(導致昏迷、抽搐甚至永久損傷)、心臟(引起心肌損傷、休克)、血液(導致凝血功能崩潰,引發出血或血栓)、腎臟(常因肌肉細胞破壞引發腎衰竭)、肝臟、肌肉和胃腸道等。
那么要應如何預防熱射病?
避開高溫:高溫時段(尤其10點-16點)盡量減少外出和劇烈活動。
做好防護:外出戴遮陽帽、太陽鏡,穿寬松透氣淺色衣服,帶防暑用品(小風扇、清涼油)。
科學補水:定時喝水,少量多次。出汗多可喝含電解質的飲料或淡鹽水。避免酒精、咖啡和過甜飲料。
環境降溫:室內保持通風,善用空調風扇。不要把人或寵物單獨留在密閉車內。
關注高危人群:嬰幼兒、老人、慢性病患者(尤其心腦血管病)、戶外工作者(建筑、環衛、快遞等)、運動員等需要特別關注,提供避暑條件,督促補水休息。
保證休息營養:充足睡眠,飲食清淡,多吃蔬果。
熱射病可能危及生命,
在試圖給患者降溫的同時,
周圍其他人應幫忙撥打急救電話。
將患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
迅速給患者降溫。如吹送涼風、噴涼水,或以涼濕床單包裹全身。
熱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發生不自主的抽搐。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不要試圖給患者喂水,若患者發生嘔吐,應立即讓其側躺,以確保呼吸道通暢,避免誤吸發生。
轉發,提醒身邊人注意!
來源|南方+、廣州日報
編輯|蔡楊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