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向未來·高質量發展看潮州 | “百載商埠”煥新顏 農旅融合啟新程 ——看饒平縣浮山鎮如何探索特色“鎮”興之路
        發布日期 : 2025-05-09 12:03:15 文章來源 : 潮州日報 潮湃新聞客戶端

        “百載商埠”煥新顏 農旅融合啟新程

        ——看饒平縣浮山鎮如何探索特色“鎮”興之路

        夏日炎炎,騎行愛好者們在饒平縣浮山鎮的濱水綠道上暢享自然之趣,歡聲笑語回蕩在河畔。不遠處的濱河露營地,三五好友相聚于此,享受閑暇時光。而當秋風送爽,潮州版的“曬秋”盛景又在這里開啟。秋日的暖陽下,金黃的柿餅散發出誘人的糯香,豐收的甜蜜滋味溢滿人們心間……

        浮山鎮地處饒平地域中心,素有“百載商埠”之稱。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浮山鎮立足“綠色低碳”特色鎮發展定位,在美麗圩鎮建設、特色產業發展、綠美生態建設等方面精心謀劃,探索出一條具有浮山特色的“鎮”興之路。在這里,農文旅發展緊密相融、基層治理井然有序、民生福祉持續增進,“百千萬工程”描繪的美好藍圖,正一步步化為生動實景。


        ■一線觀察

        土特產變“金果子” 產業融合興鄉村


        在省道222線柿餅文化街的后山坡,一株株新栽的柿子樹苗迎風挺立,沐浴著和煦的春風,綻放出勃勃生機。今年以來,浮山鎮結合當地特色產業發展需求,精心組織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新栽種的2000株柿子樹苗在未來將成為豐收的希望,為柿餅提供優質的原料來源,也為山間增添一抹綠色的風景線。

        浮山鎮深挖資源稟賦,做好柿餅文章。

        坪洋村被譽為“柿餅之鄉”,每到秋冬時節,這里一片橙紅橘黃,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香甜氣息。近年來,浮山鎮深挖資源稟賦,做好柿餅文章,改造升級柿餅文化街,打造柿餅文化體驗園等,以特色產業推動富民興村。浮山鎮成立坪洋柿餅專業合作社,整合零散柿餅戶入街經營,規范農戶生產經營行為;深化校地合作研發柿餅清潔加工技術,成功申報柿餅SC認證,順利取得浮山柿餅上線銷售市場準入憑證。此外,成立強村公司,探索青柿采購加工、柿樹種養等新型村集體經濟多種實現方式,推動柿餅產業和資源要素集聚發展,實現農產品向旅游手信轉化。

        這份“甜蜜”產業不僅為浮山帶來了大量客流,還讓“土特產”變成了農戶致富增收的“金果子”。2024年國慶假期,浮山柿餅供不應求,日銷售額超50萬元,全年銷量比往年翻了三番。

        浮山鎮五聯村打造“濱水鄉村游”。

        同樣緊靠省道222線的五聯村,則利用其濱水資源的優勢,規劃打造了集綠道騎行、濱河露營、田園研學、路亞基地四大特色板塊于一體的“濱水鄉村游”,成為浮山鎮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又一亮點。通過市場化運作,五聯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23年的10萬元增至2024年的24萬元。

        浮山鎮還將浮山柿餅文化街、五聯鄉村游與東官鐵索橋、手搟面、美麗祠堂整合起來,打造浮山“一日游”旅游線路,成為群眾“微度假”熱門地,去年,該旅游路線累計接待游客超120萬人次,帶動消費總額超6500萬元。

        眼下,正是早稻幼苗生長期。在五聯村,成片的水田換上綠色新衣,一株株翠綠的秧苗在陽光下挺立,“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的農田格局在這里基本形成。

        浮山鎮打造市級糧食生產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片。

        浮山鎮錨定農文旅融合發展目標,積極探索實踐“小田并大田”模式,通過設置土地流轉區和置換歸片自耕區,創建100畝以上集中連片示范點9個3380畝。其中,五聯村將286塊零碎小田歸并為5塊大田,涉及農戶約450戶,完成土地流轉580畝,置換自種80畝,并打造660畝的市級糧食生產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片,實現“巴掌田”變“連片田”,有力促進農業生產經營提質增效。

        圩鎮蝶變環境美 特色鄉村入畫來


        步入浮山鎮電商產業園,映入眼簾的是展覽廳墻面上圖文并茂的展板,生動展現了浮山鎮的自然風光、特色產業、美食特產及鎮域未來發展規劃。這里,正是浮山鎮打造的美麗圩鎮客廳,一個集合了農產品展銷、歷史沿革、文化體驗與“百千萬工程”成果展示的多功能空間。

        浮山鎮東官村打造濱水公園,建設綠美家園。

        去年以來,浮山鎮將美麗圩鎮建設作為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以人居環境整治、鄉村風貌提升、綠化景觀提升和道路提檔升級等方面為突破口,按照“七個一”建設要求全面推進美麗圩鎮建設,實現圩鎮建設從擴“面”到提“質”的躍升。

        徜徉在東山溪邊,草長鶯飛,流水潺潺,孩童歡聲笑語交織其間,構成了一幅和諧美好的畫卷。這是浮山鎮打造的東官村濱水公園,依托東山溪的自然碧道,通過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串聯禁毒廣場,點綴景觀小品,鋪設休閑小徑,打造親水觀景帶,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生態紅利。

        除了美麗圩鎮客廳、濱水公園,浮山鎮還利用拆違釋放的空間,將示范主街從雙車道拓寬為四車道;同時,整合村民小菜園、烈士紀念亭等資源,建設鎮文化公園、鐘厝嶺紅色文化公園等,進一步優化鎮村空間布局。

        “垃圾雜物不見了,違搭違建拆掉了,豬圈清除了,村道寬敞多了。”看著整潔有序的村莊,浮山村村民余先生感慨道。在推進“三個三”集中攻堅中,浮山鎮堅持以拆開路,累計拆除閑置危舊房屋、田間窩棚、違規搭建物等543處,面積超2萬平方米,清理堆積雜物垃圾等221噸,開展“三線”整治21.54公里,完成“三線”下地9.8公里。

        漫步于南粵古驛道綠道,領略黃岡河“穿村而過”的碧水風光,金厝圍露營基地、路亞基地、千畝稻田等景點盡收眼底……在培育特色典型村方面,浮山鎮完成了五聯村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項目建設,對村內道路進行拓寬和黑底化,打造以路亞釣魚文化為主題的特色“漁旅之鄉”。今年,浮山鎮正緊鑼密鼓推進坪洋村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入口節點改造、房屋立面美化、柿子文化休閑廣場建設及路燈亮化工程等如火如荼進行,項目已完成工程量的70%,預計6月全面竣工。

        協同善治聚合力 黨群齊心促振興


        “阿伯,這些東西您可以慢慢搬,注意安全,需要幫忙就聯系我們。”在五聯村田間窩棚前,浮山鎮黨委干部與村民張伯耐心交流,為他講解清拆政策。

        在推進清臟治亂行動的過程中,五聯村的黨員們亮身份、比作為、樹形象,退役軍人、離退休老干部紛紛加入。他們不僅帶頭清拆自家違建、清理房前屋后環境衛生,還化身“宣傳員”,配合村黨組織做好親友的宣傳引導工作。在黨員干部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下,當地群眾積極響應,主動配合田園返租、合同終止、宅基地置換等工作,將建設項目范圍內土地使用權收歸村集體經濟聯合社,累計收歸田地386畝、池塘22畝,置換宅基地2000平方米,為連片發展騰出建設空間。

        黨群共同參與環境衛生整治行動。

        東官村和荔林村同樣如此,在清臟治亂、并田改造、宅基地置換等工作中,黨員干部始終站在前列,帶頭自拆違建,并引導群眾配合環村路、浮山大道等基礎設施的改造提升工作。

        而這些變化的背后,是浮山鎮以黨建為引領,群眾自治為支撐,社會力量為助力,探索出的一條從“單向發力”變為“多方合力”的鄉村治理之路。如今的浮山鎮,鄉村風貌煥然一新,文明鄉風蔚然成風,獲評“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鎮”“潮州市文明示范鎮”。

        鄉村的發展離不開群眾的參與。浮山鎮充分發揮“鄉村工匠”長期扎根農村、熟悉本地環境優勢,探索“鄉村工匠”助力鄉村建設模式。今年初,坪洋村組織近40名水泥工匠,就近參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解決了施工單位用工不足的難題。而在綠美巷道和“四小園”的打造中,全村村民更是投工投勞、捐資捐物,共同為美麗家園添磚加瓦。“我們一起出錢出力,購買水泥和磚塊,動手完善村里的基礎設施。”坪洋村工匠曾永興笑呵呵地說,村里環境變得越來越好,大家都很高興,也會自覺做好自家門前的清潔和綠化。

        為了讓群眾自治更加規范有效,浮山鎮在五聯村試點創建“黨群共建積分超市”的基礎上,全域推廣實施鄉村治理積分制,因村施策設置人居環境整治、交通疏導、敬老愛老、紅色故事宣講等群眾樂于參與的積分項目,在潛移默化中培育文明鄉風,助推鄉村善治。這一試點經驗已在全縣范圍推廣實施,成為浮山鎮鄉村治理的一大亮點。

        此外,浮山鎮的鄉村振興事業也迎來了更多社會力量的參與和支持。在外鄉親回鄉發展規模化農業種植,入駐農副產品加工廠、鎮電商產業園;企業商會在推進鄉村建設、助教興學、綠美生態建設等重點工作中捐資出力。去年以來,該鎮累計收到捐資493萬元,認捐樹苗近1500株,以樹為媒推動建成“統戰林”等7片綠化主題林。

        ■一把手訪談

        浮山鎮黨委書記呂俊仕:
        打造農商文旅融合新浮山


        今年是“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的關鍵之年,浮山鎮將如何錨定目標,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動“百千萬工程”?浮山鎮黨委書記呂俊仕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將堅持農工商并舉的發展導向,培育壯大鎮域特色優勢產業,打造農商文旅融合新浮山。


        呂俊仕介紹,在文旅產業方面,浮山鎮將整合濱水空間、紅色遺址、古村古寨等全域文旅資源,打造“濱水旅游帶”;加快打造第一期超200畝的生態柿園種植示范基地,推動坪洋強村公司與廣西恭城等月柿供給地建立長期穩定購銷合作關系,逐步解決柿果來源問題。在此基礎上,培育新增一批較具規模的柿產品加工廠,探索研發本地柿產品,推動生產模式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同時,改造升級柿餅文化街晾曬體驗區,打造柿文化主題公園、采摘體驗區和柿林網紅打卡點,舉辦鮮柿采摘、柿餅文化節等特色文旅活動,逐步形成一條完整的柿產業鏈條,打響“廣東柿餅之鄉”“閩粵柿產品交易中心”等名片。

        廣東新生環保科技公司。


        在工業方面,強化總投資約7.5億元的新生環保公司技改項目資源要素保障,切實解決技改項目碰到的各項問題,力爭項目年底前能夠正式投產運營。


        此外,浮山鎮將改造升級鎮農副產品加工廠,新增冷鏈、快遞物流等配套設施建設,打造電商直播基地;選址配合饒平縣通用機場項目建設,鎮區同步配套公共停車場充電樁、“光伏+建筑”等公共服務設施,增強商埠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鞏固饒平中部商貿集散中心地位。


        ■記者手記


        “土師傅”變“巧工匠”

        激活鄉村建設內生動力 


        在“百千萬工程”省級典型村的培育進程中,浮山鎮積極組建“鄉村工匠”隊伍,一群被稱為“土師傅”的村民搖身一變,成了推動村莊發展的“巧工匠”。


        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面臨用工難題時,坪洋村“兩委”組織動員近40名鄉村工匠參與項目建設,僅用30天完成5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項目終端建設。在“三清三拆三整治”等工作中,他們更是沖在一線,帶頭清拆,協助調解矛盾……這些事例,詮釋了鄉村工匠在鄉村建設中的關鍵作用。


        浮山鎮的實踐告訴我們,組建鄉村工匠隊伍是激活鄉村建設內生動力的有效舉措。與外來施工隊伍相比,鄉村工匠有著天然的優勢。他們長期扎根于鄉土之間,熟悉鄉村的地理環境、人文風俗、實際需求等,這使得他們在參與鄉村建設時,不僅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規劃,降低建設成本,還能在建設過程中更好地保留鄉村的文化底蘊和鄉土特色。


        要想充分挖掘和發揮鄉村工匠的力量,助力鄉村實現美麗蝶變,還需多方共同努力。有關部門應加強對鄉村工匠的培訓與引導工作,通過定期組織專業技能培訓課程等方式,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使其適應現代鄉村建設的需求;探索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輕力量加入鄉村工匠隊伍,讓這一群體不斷發展壯大,在鄉村振興的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總策劃|黃樹榮  郭樹鵬

        執行策劃|黃 旭  林楨武  邱顯華

        統籌|龐磊成

        文字|吳育杭 許鐸 陳梓權

        攝影|吳育杭 蔡泳 浮山鎮

        海報|郭洵汐

        編輯|翁純

        審核|梁佳濤



        人閱讀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日本|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日韩亚洲欧洲在线com91tv|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3| 日韩精品成人无码专区免费| 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有码|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999|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99精品视频在线|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永久| 久久国产热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三级午夜电影|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电影|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偷国产偷精品高清尤物|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400部o|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 91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