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工具的走紅,中小學生也喜歡上了“AI作答”的便捷。于是,有的孩子做作業不再花時間認真思考,以往需要數個小時才能完成的作業,現在只需要簡單輸入作業要求,答案就會立刻呈現出來。這樣“一鍵解決”地完成作業,孩子開心了,家長卻愁壞了……
講述:孩子依賴智能作答,太愁人!
小成是一名初一的學生,面對比小學時多了數倍的功課,他犯了難。每天各科老師布置的練習冊和課后鞏固習題,小成都要做一兩個小時,加上課外班留的作業、媽媽給買的同步練習題,小成每天放學回家后,要花上兩三個小時完成各種學習任務。在一位同學的建議下,小成下載了Deepseek,把人工智能工具當成“槍手”,為自己減負。遇到不會的題目,上網搜答案,甚至連作文也能幫他寫好,再略微修改,一篇作文不到半個小時就完成了。跟小成一樣,班里還有幾個同學寫作業,也漸漸依賴上了“AI作答”。
孩子作業量沒減,速度卻越來越快,小成媽媽王女士一開始很開心,但時間一長就發現了異常,這可讓她急壞了。最近這段時間,“學習不能走捷徑”的話,她不知道嘮叨了多少遍,可小成就是聽不進去。“上網搜答案,只是一個復制粘貼的過程,根本沒有經過認真思考,并不是真的入腦入心,更不能驗證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這個道理我跟孩子講了好多次,但總被孩子幾句話搪塞過去。”王女士犯愁地說。
建議:掌握知識靠“習得”而非“復制”
家庭教育指導師、天津市第一百中學心理中心教師李雪云說,當孩子把AI軟件當成學習、答題的最強模板,上傳一句話或者拍張照片,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把“標準答案”謄抄在作業本上,久而久之惰性會成為阻礙孩子掌握新知的絆腳石。另外,如果留心觀察、推敲,會發現AI生成的答案,其語言邏輯跟每個人獨立思考出來的答案有明顯的區別。因此把AI軟件當學習“槍手”的做法非常不可取。
李雪云建議,首先,家長要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認識和規范使用AI軟件。比如快捷搜索學習資料、做好錯題統計、強化專項練習等,運用Deepseek這樣的人工智能工具就是很好的學習助手,但如果只是用AI來完成作業、生成文章,讓自己停止獨立思考、失去創造力,AI軟件就變成了控制人類思想的“敵人”。因此,當孩子選擇AI當學習助手,先要對自己做個約定,即何時使用、使用多長時間等,都要心中有數。其次,家長要提醒孩子在利用AI獲取多方面信息的同時,要培養自己嚴謹、細致的思考能力,這樣才會對AI軟件提供的素材進行甄別,讓學習更高效。
據《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