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鎮的技能到家、歸湖鎮的畬文尋跡、龍湖鎮的竹編體驗……各種趣味多多、干貨滿滿的服務到“家”啦!今年來,這些“花”樣功能服務見證著潮安區婦聯2024年“婦女之家”功能提升項目落地見效。
如何把基層“婦女之家”打造成凝聚、服務婦女群眾的重要陣地、有效載體和可信賴的“溫暖之家”?7月11日,潮州市“婦女之家”功能提升項目首場活動“竹韻筍香 親子同行——竹筍文化活動”在潮安區江東鎮樟厝洲村竹筍文化園舉辦。
講解竹文化。
活動中,20對親子家庭代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竹筍文化園,走進竹子的世界,領略竹子的趣味與魅力,體驗打竹筍的快樂。緊接著,非遺傳承人孫天誠為大家發放潮繡材料包,示范了潮繡的基本針法,并詳細講解了潮繡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和技巧。孩子們在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下,拿起繡針和繡線,開始嘗試潮繡,他們專注地模仿著每一個動作,逐漸掌握了潮繡的基本技巧。
講解竹編技藝。
將目光轉向龍湖鎮。近日,“傳承好家風文明潤萬家——龍湖古寨親子活動”在龍湖鎮市頭村舉辦。本次活動以龍湖古寨和家風家教實踐基地為載體,開展親子竹編、歌謠學習,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魅力,號召廣大婦女和家庭攜手弘揚良好家風,由小家及大家,共同投身“百千萬工程”,讓中華優良傳統薪火相傳,讓新時代文明實踐蔚然成風。
“竹編技藝大致上需要經過選竹、浸泡、鋸竹、破竹、撕篾、編織、綁藤、做蓋、上油等步驟,其中編織又可以細分為多個步驟。”竹編技藝人鄭燕芬及助教李長華老師講解竹編工藝,活動提高了親子對竹編歷史的認識和了解,提升了親子間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歌謠愛好者教授潮州歌謠《阿婆祠》,讓參與者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阿婆祠所承載的文化價值。
隨后,歌謠愛好者李崟傳授潮州歌謠《阿婆祠》演唱技巧。李崟與大家分享了歌謠背后的歷史故事與文化內涵,讓參與者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阿婆祠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在實際場景中學習黃作雨先生的孝道精神,倡導男女平等的進步精神,弘揚孝敬父母好家風。
美食制作體驗。
畬族是潮州唯一的少數民族,保護好、傳承好畬族文化意義非凡。近日,“尋跡畬族文化 共創綠美鄉村——畬族文化親子活動”在歸湖鎮山犁村舉辦。
綠意盎然的古樹林間,孩子們與家長手牽手,探尋著一棵棵充滿歷史韻味的古樹。老師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將每一棵古樹的歷史淵源、生長習性、獨特意義等娓娓道來。通過了解古樹品種,引導孩子們學會保護珍稀樹種資源,共同推進潮安綠美生態建設。
在溫馨而充滿活力的活動現場,一幅匯聚了56名民族人物的10米繪畫長卷緩緩展開,畫卷上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現了各不相同的民族裝扮、民俗風情,展現了中華民族多元文化。孩子們熱情參與,手執斑斕畫筆,繪就民族風采,體驗各個民族的獨特魅力。
為精心培育一支專業的畬族文化講解員隊伍,歸湖鎮“婦女之家”成功招募了 15 名畬族文化愛好者,通過引進專業師資、組織系列培訓活動等措施,加深了學員們的理解與認識。值得一提的是,優秀學員胡曉悅在后續的潮安區黨校系統講解員大賽中,憑借《碗窯畬族文化館——石頭房里的畬文化》的精彩講解,斬獲一等獎,這一佳績充分展示了培訓活動的顯著成效與學員們的出色表現。
解難題,辦實事,潮安區“婦女之家”服務持續升溫。接下來,潮安區婦聯將在市婦聯的指導下,繼續秉持創新精神,持續拓展活動平臺,深化“婦女之家”功能提升項目,以需求為導向,為婦女兒童及家庭提供精準化服務,助推潮安區“百千萬工程”落地落實、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巾幗智慧和力量。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宗楷 黃慧
圖片|潮安區婦聯
編輯|吳冰
審核|梁佳濤
- 聚焦“百千萬工程”|產業發展欣欣向榮 挺起潮州高質量發展“脊梁”
- 開元寺乾隆《大藏經》古籍保護修復取得階段性成果??36卷(冊)重度和瀕危破損古籍完成修復
- 聚焦“百千萬工程”·文明關注 | 饒平縣新豐鎮溁東村:以鄉風文明“小切口” 寫好鄉村建設“大文章”
- 聚焦“百千萬工程” | 拆除圍墻 整治環境 發展產業 饒平縣汫洲鎮下園村黨群攜手共建和美鄉村
- 潮州市潮安區婦聯:“婦女之家”再提檔再升級 助推“百千萬工程”落地落實
- “稅力量”助力園區企業攀“高”向“新” 鳳泉湖高新區稅務局233項稅費業務實現全程網上辦
- 每年10億元專項授信額度!潮州政銀攜手助力退役軍人就業創業
- 聚焦“百千萬工程”|潮州:科技創新點燃“藍色引擎” 助力海洋經濟“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