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墻拆了,不僅環境變寬敞了,我們大伙兒去辦事可以少走一道門,‘找書記’方便多了!”說起拆除村里黨群服務中心的圍墻,饒平縣汫洲鎮下園村的村民黃伯豎起了大拇指。
下園村黨群服務中心。
下園村黨群服務中心前身是建于1999年的下園小學,被撤并空置后,便騰挪出作為村址使用,但原有圍墻擋住了黨群服務中心主樓,似乎在無形中阻隔了村干部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在村民心中形成一道“心墻”。
今年來,下園村緊緊把握典型村培育契機,結合人居環境整治、風貌提升項目改造黨群服務中心,徹底拆除了200多米的圍墻,開辟近1500平方米空閑場地,并粉刷黨群服務中心主樓外立面,修建綠化景觀帶,開展“三線”整治。改造后,下園村黨群服務中心以“敞開式辦公”服務群眾、接受群眾監督,村里不僅多了塊休閑綠化空間,更進一步拉近了干群關系。
村民參與房前屋后整治。
下園村還大力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積極引導村民參與到美化村居環境建設中,形成全村“上下聯動、全民共治”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下園村清理亂搭亂建約1930平方米,拆除破舊棚屋房屋29間,整理“三線”約2600米。
河道清澈干凈。
隨著村居環境整治的深入推進,下園村對轄區內的河道、污水、廁所等設施進行了多方面整治,并通過美化老舊墻面、改造田間窩棚、修建親水綠道,見縫插綠變廢為景,布局村莊景觀提升。經過整治后的下園村,綠化多了、水體清了、環境美了。
近年來,下園村找準自身特色,成立村級強村富民公司,大力發展特色生態農業,與鎮區超市簽訂銷售協議,實現“按需種植”,并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置蔬菜收購點,建立蔬菜穩定銷售渠道,打造產、銷一體產業鏈,助推產業增效、集體增資、村民增收。
美麗鄉村一角。
今年6月份以來,下園村還深入挖掘積分制管理的巨大潛力,將村務管理、人居環境、鄉風文明等納入積分體系,引導村民通過實際行動和文明行為換取積分,帶動村民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
文字|丁玫 林佳欣
圖片|汫洲鎮 供
編輯|蔡楊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