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港口,兩個百億元級項目實現投產;長溪灣畔,1600畝的現代化海洋牧場種業產業園初具規模;深海遠洋,新型重力式深水網箱收獲滿滿……當前,潮州海洋產業欣欣向榮,托舉出一片蔚藍的經濟發展新空間。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推進“百千萬工程”,發展海洋經濟是關鍵。近年來,潮州全面貫徹落實省委關于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的部署,用科技創新點燃“藍色引擎”,按照“疏近用遠”“海陸接力”等工作思路,改變傳統的海洋發展方式,在做大做強臨港產業、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推動“三產”融合等方面持續發力、攻堅克難,不斷激發藍色發展新動能,助力海洋經濟“揚帆起航”。

做大做強臨港產業
釋放向海發展“新動能”

潮州港是潮州擁有的國家對外開放一類口岸,優良的港口條件為發展臨港產業奠定了基礎。近年來,潮州堅持“工業入園”鮮明導向和“產業集聚”發展定位,特色化、差異化打造潮州港新能源產業園、文勝圍產業園等“八大產業園區”,持續在項目提速、平臺提級上下功夫、求突破,做大做強臨港產業,釋放向海發展“新動能”。

益海嘉里(金龍魚)潮州糧油生產銷售基地。蔡鍶桐攝
走進文勝圍產業園內的益海嘉里(潮州)企業群,工人們正使用機器將生產線上的一袋袋面粉碼放好,隨后有序地駕駛小叉車整板裝運,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目前,基地的食品板塊、油脂板塊、飼料蛋白板塊已全面投產,項目滿能滿產后,年產值將超100億元。“我們將立足自身優勢,在食品、糧油加工和碼頭綜合利用等領域深化合作,引領帶動全產業鏈上下游集聚發展。”益海嘉里(潮州)企業群副總經理顧德曦表示。

首船7.2萬噸LNG抵達潮州港。潮州海事 供
近年來,饒平縣工業產業發展勢頭良好,2023年全縣工業投資增長73.1%,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30%,增速均排名全市各縣區首位。此外,隨著滿載7.2萬噸液化天然氣(LNG)的“中能北海”號運輸船于今年9月抵達潮州港,開發區內另一個百億元級項目潮州華瀛LNG接收站一期工程正式投產,預計今年兩個項目工業總產值超60億元,未來將為潮州乃至整個粵東地區工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與此同時,潮州積極培育海上風電、新型儲能、海洋裝備制造、氫能等臨港新興產業,加快推進總投資約84.89億元的大唐潮州電廠“風光火儲”一體化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可貢獻工業產值40億元以上;海上風電粵東場址六300萬千瓦資源開發利用項目已由省發改委通過競爭配置確定開發主體,計劃投資額可達到450億元……這些項目的落地建設、投產,將為潮州海洋經濟發展匯聚新質生產力澎湃動能。
潮州還深化與深圳合作,緊抓深潮對口幫扶協作的有利契機,積極會同深潮指揮部加快推進新材料產業園、水產品(預制菜)產業園、冷能產業園的規劃建設,全力拓展發展空間,積極承接珠三角高端電子化學品產業鏈轉移和產能擴容,打造現代食品優勢產業、冷能利用特色產業,助力潮州港經濟開發區擴區擴容,推動港產城高質量發展。
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
筑強向海發展“新引擎”

饒平縣是“全國漁業百強縣”,擁有533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和136公里的海岸線。當前,饒平縣正充分利用藍色資源優勢,突出抓好海水育苗、新型網箱養殖、陸基中高密度養殖等工作,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筑強向海發展“新引擎”,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萬佳省級花鱸良種場。潮湃新聞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趙超,正與饒平縣萬佳水產有限公司總經理詹德強交流探討花鱸的培育經驗。潮湃新聞
走進饒平縣萬佳水產公司,數十個親魚車間內,剛剛培育的魚苗長勢良好,這小小的魚苗,背后卻蘊含巨大的能量和無限的機會。長期以來,由于缺乏關鍵技術,潮州的花鱸魚苗一直需要向省外采購。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去年饒平縣推動萬佳水產公司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等院校合作,共同組建省級海洋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由南海水產研究所派專業技術人員常駐花鱸良種場,及時輸送技術,指導花鱸的育苗工作,成功攻克花鱸原種保存、后備親本培育和優質苗種生產等技術難題。在此基礎上,饒平縣主動謀劃投資8000萬元的萬佳省級花鱸良種場項目,試點開展花鱸魚苗育種,項目一期成功產苗3000萬尾,填補了省內花鱸魚苗的空白,“潮州饒平花鱸魚種苗培育填補省內空白”今年初被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
在海水種業主產區海山鎮長溪灣,規劃總面積1600畝的現代化海洋牧場種業產業園海山分園已初具規模。去年,饒平縣動員區域內原海水育苗企業(戶)在培育蝦苗、蠔苗基礎上,通過技術轉型嘗試海水魚苗培育。目前,海山分園已落戶多家企業,建成后預計年可產苗100億尾,年產值達3.6億元。

饒平縣柘林灣附近海域,一口口新型重力式深水網箱星羅棋布,蔚為壯觀。 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謝平勛 攝
乘船來到柘林灣附近海面,一口口巨大的加強型重力式深水網箱在碧波粼粼中整齊排列、井然有序。網箱旁,漁民們正收緊漁網,一條條鮸魚在漁網里活蹦亂跳,濺起無數水花。“我們利用深水網箱進行海魚養殖和捕撈,今年五六月份一天可捕撈鮸魚1萬—1.2萬斤。”萬佳水產負責人鄭鎮雄介紹。
與傳統木質網箱不同,加強型重力式深水網箱由環保材質制作而成,且放置在遠海海域,能較之前的漁排增強40%的抗風浪能力,對于海洋生態保護及水產養殖提質增效都有很大幫助。目前,饒平縣已發動榮汛、杰汛、立航、海牧4家企業累計在海上投放317口重力式深水網箱,投放魚苗420萬尾,預計最高年產值可達6.5億元。

近淺海傳統網箱“木改塑”。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謝平勛 黃嘉爍攝
11月7日,饒平縣開展海洋牧場“木改塑”傳統木質漁排集中清拆行動,現場黨員干部和群眾合力拆除傳統木質漁排約1600格,累計清拆8916格,離“三年時間拆除改造饒平縣5.9萬格傳統木質漁排”的目標更進一步。此外,饒平縣在“拆”的同時還著眼于“建”,按照“近淺海做減量,中深海做增量”的網箱養殖發展思路,采取“政府+國資平臺+企業”發展模式,積極向上級申報專項債資金,分期實施總投資5億元的饒平縣海洋牧場現代設施建設項目。目前一期項目2000格新型塑膠網箱已全部建造完成,并全部出租給養殖戶使用,現正陸續放苗投產。
在優化升級陸基傳統養殖方面,潮州針對沿海地區現有5萬多畝的陸基咸淡水露天魚塘養殖每年只養一造、效益偏差等弊端,試點開展陸基中高密度溫棚養殖模式,規劃面積200畝的饒平縣宇祥水產養殖有限公司陸基中高密度養殖示范點,相比傳統池塘養殖模式增產4至6倍,經濟效益明顯提升。
推進“三產”融合
構建向海發展“新格局”

潮州海洋資源稟賦,如何把資源優勢更好轉化為發展優勢?潮州積極探索推進“三產”融合發展新業態,構建向海發展“新格局”。
廣東海潤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是潮州預制菜產業示范企業,也是潮州市中央廚房產業發展聯盟成員,目前已建立起生產、加工、倉儲、運輸、銷售全產業鏈體系,推出水產類、畜禽肉類、團膳類等潮式預制菜產品。走進公司生產車間,員工正包裝預制菜產品,準備銷往全國各地。“目前海潤中央廚房生產車間預制菜產品的每日產量2000份-3000份,產品主要銷往珠三角地區、部分內陸地區以及國外,銷售情況良好。”廣東海潤冷鏈物流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湯偉浩介紹。
近年來,潮州依托區域鮸魚、對蝦、鰻魚、牡蠣等優勢水產品,充分發揮饒平縣“中國海鮸之鄉”“中國汫洲大蠔之鄉”等金字招牌作用,大力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和水產品預制菜產業,不斷延長食品工業產業鏈。同時,饒平縣積極推進總投資2.12億元的饒平縣預制菜省級現代產業園建設,為水產品加工及預制菜企業提供抱團發展新空間。

西澳島。蔡鍶桐攝
立足一產資源和二產產品優勢,潮州加快發展跨境電商、電子商務、冷鏈倉儲物流、海鮮批發等服務業、搶抓旅游市場持續暢旺的機遇,加快規劃建設七夕井海水溫泉度假區及五星級溫泉酒店、潮州汛洲島力誠博物館景區、三百門海鮮美食城、柘林灣游艇碼頭等濱海旅游項目。探索開發海上游艇游樂、生態觀光等娛樂休閑項目,推動西澳島風景區成功獲評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著力打造濱海旅游新目的地,逐步構建形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海洋經濟發展體系,推動富民增收。
潮州還突出海域資源集約利用,學習借鑒先進地區風漁融合發展先進經驗,布局發展“海上風電+養殖網箱”“海上風電+人工魚礁”“海上風電+貝類藻類”“海上風電+休閑漁旅”等現代深遠海立體開發模式,進一步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潮州將繼續發展海洋經濟,完善海洋空間開發利用和治理保護機制,加快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奮力開創新時代海洋強市建設新局面。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嘉爍
編輯|翁純
審核|吳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