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象觀測是如何進行的,需要觀測員每天進行人工觀測嗎?2024年的氣候年景怎么樣?公眾如何獲取氣象預警信號和停課通知?日前,市氣象局參與“潮州政風行風熱線”節目直播,搭建與群眾溝通的平臺,廣泛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在氣象安全監管等方面的疑難,推進我市氣象系統政風行風建設更加扎實、有效開展。

市氣象局工作人員分析觀測數據(資料圖片)。?

群眾提問:我們的氣象觀測是如何進行的,需要觀測員每天進行人工觀測嗎?他們到哪里觀測?
市氣象局回復:抬頭望天、觀云測風、到觀測場人工讀數,確實是過去觀測員每天必做的事情,但隨著科技進步,我國已經在2020年4月實現了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也就是說,現在的氣象觀測,主要靠雷達、衛星和各種各樣的自動化氣象觀測設備完成,這些觀測數據會自動傳回氣象局,用于后續分析預報。
目前潮州有兩個國家基本氣象站,分別在市區紅山和饒平冬瓜山,同時在各鄉鎮還有68個區域觀測站點作為補充,形成我市地面觀測網絡。此外,為了滿足各行各業的服務需求,近年來市氣象局還陸續建成了水稻、茶葉小氣候觀測站3個,高速公路交通氣象站1個,海島、碼頭觀測站5個,另外還有回南天、生物舒適度、生態環境、土壤水分等類型的氣象觀測項目。
記者了解到,今年,市氣象局還準備建設3部X波段相控陣雷達,填補我市雷達監測空白;新建64個區域觀測站點,進一步加密我市氣象觀測精度,為提升預報預警服務能力打下更堅實的基礎,為潮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氣象支撐。
群眾提問:2023年,給人感覺高溫日數和影響臺風多,那么今年還會如此么?2024年的氣候年景怎么樣?
市氣象局回復:2023年,我市天氣氣候特征總體表現為:“階段性高溫天氣突出;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汛期持續時間長;初臺晚,臺風多,影響大”。
根據目前的資料分析,預計2024年我市氣候年景總體較差,暴雨、臺風、高溫、干旱災害突出,氣象災害可能表現為:“前澇后旱,局地氣象干旱和洪澇災害重,高溫熱害強,臺風影響大,階段性、局地性氣象災害明顯”。具體來說,2024年年平均氣溫預計是22.8~23℃,較常年偏高0.2~0.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1500~1600毫米,較常年偏少1成左右。汛期內我市暴雨日數正常略偏多,可能出現大暴雨以上的極端強降水,登陸或嚴重影響我市的熱帶氣旋有2~3個,有強臺風影響的可能,要注意防范強臺風可能引發較嚴重的局地洪澇災害和地質災害。
在面對暴雨、臺風等極端天氣時,大家比較關心的便是停工停課的問題。記者了解到,目前氣象因素導致的停課主要是以預警信號為先導的,《廣東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和《廣東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規定》均明確了氣象部門發布的臺風黃色、橙色、紅色預警信號和暴雨紅色預警信號為停課信號。大家通過電視、廣播、12121氣象電話、“潮州天氣”新媒體(抖音、微博、微信)、繽紛微天氣小程序、停課鈴APP等渠道都可以快速獲取預報預警信息,今年市氣象局還上線了潮州臺風網,方便大家實時了解臺風對潮州的影響。除了上述途徑外,學生和家長也可以多關注教育部門官方網站等。
群眾提問:這幾年經常看到氣象部門開展人工增雨的消息,為什么這么頻繁呢?
市氣象局回復:近幾年潮州確實出現降水偏少的情況。從2019年至今,我市降水連續偏少,尤其是2020、2021年這2年,降水比常年偏少了將近三成。為了緩解干旱、增加水庫蓄水、保障農業用水、降低森林火險等級、改善生態環境,2020-2023年我們一共開展了人工增雨作業131次,發射增雨火箭彈287枚,增雨量達1.1億噸。
什么是人工增雨?據介紹,人工增雨是利用飛機、火箭、高炮等工具,把碘化銀、干冰、液氮等催化物質運載到空中可能下雨或者正在下雨的云層內播撒,促使水汽快速凝結增長形成降水,使降水量增加。通俗一點講,就是在云里播撒催化劑,讓它快速變成水珠,形成降水。“人工增雨需要滿足特定的天氣條件才能開展,不是我們想增雨就一定能增雨,像大晴天肯定是沒辦法實施作業的。”市氣象局有關工作人員向記者科普,我們也發現網絡上有很多“人工降雨”的說法,其實這是不對的,科學的說法就是“人工增雨”。
據了解,目前我市人工增雨作業主要采用含碘化銀(AgI)的火箭彈進行人工增雨作業,作業效率比較高。當碘化銀火箭彈發射到云中燃燒時,瞬時氣化為分子態,成核率很高,因此很少的用量就可達到增雨的催化效果。當前人工影響天氣使用的火箭彈每枚含AgI為10.8克,用量是非常小的。而且碘化銀不溶于水,見光易分解,不會長時間漂浮在空中。國內外的檢測表明,即使在長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的區域,水中的銀離子仍遠低于生活飲用水國家衛生標準。因此,人工增雨作業不會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傷害的,也不會對農作物造成影響。
氣象局不僅為市民提供準確的天氣預報,更是城市安全的重要保障。接下來,市氣象局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切實提升“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同時拓展氣象部門與人民群眾聯系和溝通的渠道,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加強氣象部門政風行風建設,樹立我市氣象系統的行業良好形象,實實在在為人民群眾服務,為建設和諧潮州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作貢獻。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玫
圖片|市氣象局 供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