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潮安區文祠鎮李工坑村的山間透著涼意,“90后”畬族姑娘雷曉婷已經忙碌起來。她守在烘焙機旁,不時俯身察看茶葉色澤,指尖輕捻感受溫度……
兩年前,雷曉婷還是一名白領,職業瓶頸期讓她感到迷茫。不知道未來方向在哪,干脆辭職回村里喘口氣。那時恰逢春茶采摘季,看著村里長輩們忙得不可開交,她主動到茶房給大舅打下手。燒柴火時的暖光、茶葉舒展的清香,漸漸撫平了她內心的焦躁。在這個過程中,雷曉婷逐漸熟悉制茶的流程,也真切體會到茶農的辛勞。

雷曉婷在采摘茶葉。(受訪者 供)
李工坑村世世代代與茶為伴,是鳳凰單叢的核心產區之一。雖然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卻因人口外流、工藝相對落后而面臨發展困境。“我們家只有大舅會做茶,他年紀大了,身體大不如前。如果再沒人接手,老手藝就要斷了。”

雷曉婷前往四川學習。(受訪者 供)
2023年10月,經村委推薦,雷曉婷隨四川海惠服務助貧中心團隊赴四川學習。這次行程,為她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我看到一群年輕人把鄉村產業做活了,帶動更多人回鄉發展。”那幅充滿活力的鄉村圖景,讓她看到了李工坑村發展的希望。她意識到,家鄉的茶產業要振興,必須走出一條創新之路。
面對鳳凰單叢市場的同質化困境,愛喝紅茶的雷曉婷萌生了一個大膽想法——用單叢茶種結合紅茶工藝,制作特色單叢紅茶。這個念頭起初不被看好,有些人認為單叢做紅茶可惜了、紅茶賣不上價。面對質疑聲,雷曉婷堅信,差異化發展才是破局的關鍵。

雷曉婷拜訪制茶師學習技藝。(受訪者 供)
為了精進制茶技藝,雷曉婷遠赴四川和浙江,拜訪制茶師學習制茶技藝。學習歸來,雷曉婷開始潛心鉆研單叢紅茶的制作,從茶青的成熟度、萎凋的失水率、揉捻的力度,到發酵的時長、烘焙的溫度,每個環節她都反復試驗、不斷優化。辛勤的付出終有回報,自從她主導制茶后,自家的單叢紅茶產量提升了70%。

雷曉婷正在制茶。(受訪者 供)
這份對“畬族文化+特色茶產業”的深耕,讓雷曉婷在創業道路上收獲了認可。今年7月,在“筑夢鄉野”——潮州鄉村振興項目在地創業人才培育支持計劃創業路演大賽上,她帶著聚焦鳳凰山單叢紅茶的《單叢·新勢力》項目登臺演講,最終憑借獨特的項目定位與扎實的規劃斬獲大賽二等獎。這份榮譽不僅是對她過往努力的肯定,更讓她對家鄉茶產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如今,雷曉婷正在全力推進畬家單叢紅茶工作室的建設。這間集茶葉加工、品鑒、文化展示于一體的空間,將成為她未來發展的主戰場。“傳統的銷售模式已無法適應市場競爭,需要通過數字化手段和品牌化建設實現突破。”雷曉婷計劃明年入駐主流電商平臺,利用社交媒體推廣畬族茶文化。產品包裝設計也將融入畬族的鳳凰圖騰、文字等元素。
雷曉婷相信,只要把茶產業做好,就會有更多年輕人看到鄉村發展的希望,共同投身家鄉建設。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育杭
編輯|郭洵汐
審核|梁佳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