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語古音考正 | 灌
灌
□盧放民
灌字上古為見紐十四部,潮語讀為[哥汪3]陽聲,又發八聲成了陰聲。這在古音學叫陰陽對轉,像冠、瓣、岸、惰、播等;潮州市有一地名叫鸛[哥娃4]巢[徐亞5],鸛與灌是同諧聲字也讀陰聲。
灌是飲,此乃古義,今潮語仍見用。它可表被動或主動的飲,如:“他給[戈衣4]人掠去灌[哥汪2]酒。”是指被強迫喝下酒,灌讀陽聲。《韓非子·說疑》“不能飲者,以筒灌其口”,就是這樣的用法,表示飲是被動的。如果說“他杯酒一嘴就灌[哥汪8]落去”,或“見著飲料他直灌[哥汪8]”,則是表示主動喝,潮人會讀為陰聲。《禮記·投壺》:“當飲者皆跪,奉觴曰:‘賜灌。’”若用陰聲讀,便能義隨音生,就是“倒酒,我灌[哥汪8]落去”,連注釋都不用查看,因為是以古音征古義。
潮語灌[哥汪8]與茹[羅污4]皆有“飲”義,區別在于,下咽的速度前者比后者快而且猛。
俗語“直灌[哥汪8]”,伸直喉嚨,不加品味,大口快速地喝下去。
“灌涼水”,喝中藥湯劑。讀如字表示強制注入使之喝下;發八聲指自動快速喝下。
來源|潮州日報
編輯|郭洵汐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