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載光陰與針線為伴,創新潮繡技藝、屢創精品……從藝以來,國家級非遺(潮繡)代表性傳承人、中國首屆刺繡藝術大師康惠芳始終在潮繡傳統工藝中深耕探索。

康惠芳作品。
近年來,康惠芳創新了“立體雙面墊高繡法”,成功研制雙面頭發繡,填補了潮繡針法技藝的空白,憑借精湛技藝,她的繡品多次斬獲國家、省部級獎項,成為潮繡領域的標桿之作。“潮繡的色彩技藝很多變,匠人只有腳踏實地掌握好這些技術,才能在作品上不斷創新。”康惠芳深知傳承的重要性,為讓潮繡技藝世代延續,她創辦了潮州市康惠芳傳統工藝刺繡創意中心,展示現代潮繡精品與傳統潮繡藏品,并開展潮繡培訓、制作與交流活動。
在傳承之路上,康惠芳牢記著一份特殊的囑托。2020年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潮州時強調,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當時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作為潮繡傳承人,我一定牢記總書記的囑托,秉承工匠精神,做好傳承工作,在堅守、保護潮繡文化的同時,不斷創新改進傳統手工藝,全力打造潮繡精品,讓潮繡成為‘文化名片’。”這份承諾,成為她持續前行的動力。
康惠芳首次嘗試現代幾何題材,繡制了一幅剛勁與柔美、當代與傳統相融的4米高作品。
這些年,康惠芳帶著潮繡不斷“走出去”,讓世界看到中國非遺的魅力。2022年底,她完成3米多長的潮繡作品《一橋一樓一街》,將廣濟橋、廣濟樓、牌坊街等潮州文物古跡繡入其中,還融入潮州木雕、潮州工夫茶等文化元素,她表示:“希望通過這幅作品,為大家展示潮州豐富的傳統文化,讓更多人讀懂潮州。”2023年4月7日,中法兩國元首廣州非正式會晤現場,她的潮繡作品《歲朝清供》引人矚目。這幅金絨墊繡博古屏風不僅榮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還摘得2012年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堪稱潮繡傳統技藝的集大成者。去年,她首次嘗試現代幾何題材,繡制了一幅剛勁與柔美、當代與傳統相融的4米高作品,備受青睞,她的繡品《孔雀》也將于近期赴沙特阿拉伯參展。
如今,康惠芳又有了新的目標——籌備潮繡藝術館。“這幾年我在籌備一個潮繡藝術館,盡可能在今年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前開放。”她透露,藝術館將承載重要的展示與傳承功能。
回溯過往,潮州曾有“家家擺繡框,戶戶有繡娘”的盛景,潮繡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鼎盛時期,繡工遍布城鎮農村;如今,潮繡依然滲透在潮州人的生活中,從日常服飾、劇服道具,到廟宇裝飾、花燈木偶,無處不在。在康惠芳等傳承人的堅守與推動下,這門古老技藝正以更鮮活的姿態走向未來。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慧
編輯|蔡楊
審核|詹樹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