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施策固防線 一江碧水潤湘橋
看湘橋如何做好韓江“水文章”答好綠色“生態卷”
清晨的韓江,薄霧繚繞,碧波微漾。幾只白鷺掠過江面,翅膀點起圈圈漣漪。岸邊碧道上,早起晨練的市民或慢跑或散步,享受著清新空氣和宜人景致。
近年來,湘橋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潮州時關于“抓好韓江流域綜合治理,讓韓江秀水長清”的殷殷囑托,認真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全力推進韓江流域綜合治理。韓江潮州段先后被評為全國十大最美家鄉河和首批示范河,“一江兩岸”碧道長廊串聯起濱水美景,打造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潮州樣板。

一江碧水潤湘橋。

治水興水,工程是基礎。在創建示范河湖的基礎上,湘橋區大力推進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實施“六大工程”,構建“四大體系”,一批關鍵性水利設施相繼推進落地。
在官塘橋閘重建工程施工現場,機器轟鳴,工人們在各作業點忙碌著。起重機緩緩吊運混凝土吊罐,對右岸下游框格梁進行澆筑;頭戴安全帽的工人仔細對內部結構進行貼磚作業。
這座以灌溉、交通、發電、泄洪、排澇等綜合效益為一體的大(2)型水利樞紐工程,擔負著1.83萬畝農田灌溉用水的安全,涉及官塘鎮、鐵鋪鎮等受益人口近4萬人。
工程現場施工負責人楊奎介紹,自2022年10月開工以來,已完成左右岸共11孔攔河水閘主體及對應的上下游連接段水下工程,以及水電站和管理房及柴油發電機房主體工程。目前,工程正在進行水電站機電安裝和各部位裝修。施工方將利用當前水利工程施工黃金期,爭分奪秒搶抓工期,預計今年底完工。
作為韓江中下游唯一分洪閘,北溪分洪橋閘曾因建設年代久遠、老化受損,被評定為“四類閘”,屬病險水閘,須盡快拆除重建。
乘著“百千萬工程”的東風,2022年11月,我市迅速推進北溪分洪橋閘重建工程,湘橋區配合市水務局做好前期工作。2024年9月,該工程全面完工,新建的橋閘采用傳統潮州建筑風格,設計風雨廊橋,與鳳凰塔等周邊歷史文化風貌相得益彰。閘門啟閉采用遠程計算機自動化控制,通過信息化系統,實現對橋閘工程的視頻、水位、閘位的實時監視。“重建后的北溪分洪橋閘成為韓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水量調度的重要節點,既提高了城市防洪能力,保障水安全,又提升區域生態環境,助力城市發展。”北溪橋閘管理處主任陳傳昭表示。
此外,湘橋區還支持配合粵東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建設,實施引韓濟饒、韓江粵東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等一大批關鍵性調水、蓄水、引提水工程,形成跨流域水資源配置網絡,為區域水資源統籌調配和高效利用奠定堅實基礎。

高厝塘濕地公園內水草豐美,棧道蜿蜒,三五成群的游客或駐足拍照,或悠閑漫步。這條位于鳳新街道的鄉野型碧道,全長1.5公里,水質滿足地表水Ⅱ類水質標準。

高厝塘村的網紅小火車聚攏人氣。
高厝塘濕地公園通過增設棧道,綠化改造沿岸路成游步道,打造鄉村休閑旅游景觀。通過碧道建設,濕地公園以休閑茶座、夜間“燈光秀”和“紅船一號”小火車等休閑項目“出圈”,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打造龍眼園、民宿客棧、黨建公園、紅色舊址等有機統一的鄉村生態旅游產業集群,帶動高厝塘村產業、生態、環境和文明建設全方位發展。
近年來,湘橋區以“凈化、美化、綠化、亮化、文化、智能化”為目標,打造城鄉接合部水景觀帶,全面提升水生態文化品位。全區累計建成長度由2022年初的14.45公里提升至2024年底的33.65公里。其中,2024年全區碧道建設任務10公里,完成率100%。今年還規劃建成歸槽河整治工程1.5公里碧道,預計投入資金3395萬元,新增綠化面積約2.5萬平方米。
官塘鎮巷下村濱江棧道,則是另一番美景。該工程建設內容包括實施河道生態修復、堤防加固、河道清淤等,在整治過程中,極力保持河道原始生態面貌,對河道內的彎道、灘地等最大限度予以保留,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堤岸。同時,結合本地建筑風土特色,將棧道沿線的平臺、欄桿等配套設施,與原生景觀的整體風格相融合。配合已建濱水公園工程,沿岸設置景觀燈、水上汀步,為周邊居民提供散步、休憩、觀景的好去處。

意東堤。
北堤綜合整治工程也讓韓江南北堤上游堤段煥然一新。這里不僅對堤圍進行綜合整治,還拓寬防汛路和西榮路尾,新建連通道路,路面全部進行黑底化,堤頂路面進行修整并設置景觀燈。迎水坡及灘地進行綠化,沿江灘地建設親水棧道,背水坡馬道鋪設環保磚。新建的旅游綜合服務中心及停車場,配套停車位320個,進一步提升北堤的服務功能。

意溪渡口公園。
位于韓江東岸金山大橋下的意溪渡口公園,占地約30公頃,園內種植錯落有致的植物,設置景觀小品、文公亭、紀念性鱷魚園和野生動物觀測、科普園等;并建設棧道、景觀臺,配套自助導游、旅游標識系統,將原有的地形、水系、樹林加以保護、整合、改造,提高濕地公園的生態價值和景觀價值。這里融入休閑游憩、生態保護、科普教育等功能,成為一個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五彩斑斕的城市濕地公園。

治水興水并不只是政府部門的單打獨斗,而是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湘橋區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上下聯動,建立“黨建+河湖長制”“河湖長+檢察長”等協同管理機制。加大韓江流域巡查執法力度,積極配合水務、公安、海事、環保、海綜等相關部門聯合開展對韓江的聯合執法行動,加強對水環境秩序綜合整治,有效遏制非法盜采(運)河砂、妨礙河道行洪、違法搭建及“三無”船舶等水事違法行為,共同守護韓江的健康安瀾。
此外,湘橋區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發動群眾愛水護水,推行“民間河長”機制,成立“河小青保護母親河”等志愿服務隊,定期開展巡河與志愿宣傳活動,構建生態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這些身著統一服裝的志愿者,常常活躍在河岸邊,認真清理垃圾,宣傳護水知識,成為韓江邊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韓江展示館的建成,更是為觀眾了解韓江生態、領略韓江風采、感受韓江精神提供了重要平臺。館內面積300平方米,圍繞自然、文化、精神三個關鍵詞,分八個部分展播韓江的自然物產、人文地理、治理保護以及建設成效等多個方面情況。結合多媒體技術、館外雕塑以及韓江實景,形成內外互聯、無限延伸的視聽空間,成為潮州水文化的新名片。
韓江秀水長清,“一江兩岸”碧道長廊風景如畫,水利工程堅實可靠,水生態環境優美宜人……湘橋區的治水興水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接下來,湘橋區將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舉措,持續推進治水興水工作,讓韓江母親河永遠保持青春活力,讓綠美潮州樣板更加璀璨奪目。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育杭
圖片|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宏文 莊園 蔡泳
編輯|蔡楊
審核|詹樹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