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潮安區江東鎮綠美片,河邊路旁的芒果、桃花心木、荔枝等花果樹紅綠相映;漫步于潮安區歸湖鎮溪美村,嘉寶果、枇杷等十余種果樹依岸而立,構筑起迷人的“溪岸果廊”……在潮安區,一條條獨特靚麗的生態綠鏈次第而現,勾勒出綠美鄉村的動人畫卷。
文祠鎮紀委到中社村枇杷綠美點開展督查。 陳喜煌 攝
近年來,潮安區紀委監委聚焦種植管護、要素保障、效益提升等重點工作落實情況,以精準有力監督助力綠美鄉村建設,護航林果經濟“增綠添金”,推動打造“村在林中、路在綠中、林果飄香、生態宜居”的鄉村新景象。
科學謀篇布局是下好鄉村綠化和果樹種植一盤棋的“先手棋”。潮安區紀委監委督促區農業農村局系統摸排各鎮(場)土壤特性、氣候特點、水源分布、地形地貌、現有果樹情況,邀請專家團隊結合區域特色農業產業和農產品市場趨勢、消費升級需求等,合理規劃、因地制宜優選果樹品種進行種植。今年以來,文祠、歸湖、赤鳳、登塘4個重點鎮已種植枇杷、釋迦果、油柑、楊梅、澳洲堅果等果樹4萬多株,計劃未來五年陸續新增種植果樹7萬多株,進一步豐富鄉村綠化內容。
“幼齡枇杷夏季管理,核心是新梢保護。主干要涂干刷白防日灼,雨天做好排澇防止積水引起爛根……”在文祠鎮中社村枇杷綠美點,農科專家正在給種植戶們授課。
針對日常監督發現的種植技術和管護水平不夠高、部分樹苗生長效果不佳等突出問題,潮安區紀委監委督促區自然資源局和農業農村局做實做細全區鄉村綠化技術指導人員儲備工作,形成區鎮村三級300名鄉村綠化技術指導隊伍的實體化運作。同時,督促相關部門邀請市農科中心專家到田間地頭為果樹“把脈問診”、為果農答疑解惑,強化技術支撐,助力實現“種綠”向“常綠”轉變。去年以來,共組織農科專家開展技術指導110多場次,惠及農戶1200多戶。
“以前地里沒啥收成,現在村里提供租金和補償統一種果樹,環境變美了,明年結果子還能多一份收入!”歸湖鎮溪美村一名果農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歸湖鎮溪美村鳳凰溪東側十余種果樹構筑起令人應接不暇的“溪岸果廊”,而這里曾經是一片“低效林”。早年溪美村分田到戶后,村民分散經營,缺乏科學規劃與有效養護,林地僅能勉強起到基本的綠化作用,幾乎沒有任何經濟效益。近年來,歸湖鎮紀委將綠美生態建設納入政治監督重點內容,聚焦土地整合補償、項目資金使用、村務公開等工作情況加強監督,督促溪美村穩步推進碎片化土地整合,推動該村整合出約76畝土地,劃分出6大種植區域種植嘉寶果、芒果、枇杷、黃皮、荔枝、油柑等果樹,打造生態效益與經濟發展雙贏的“溪岸果廊”。該項目實施完成后,預計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超40萬元,帶動用工超200人次。此外,登塘、文祠等鎮紀委分別緊扣當地“茶園+油柑”生態種植、中社村枇杷綠美點打造等工作重點,督促相關部門規模化和精細化推廣種植果樹,大力發展觀光采摘、果樹認養、農家樂、果品深加工、農產品展銷平臺等業態,既讓環境美起來也讓村民得實惠,助力打造一村一景、強村富民的綠美鄉村。
“接下來,我們將聚焦果樹種植和鄉村綠化工作情況持續強化監督,針對發現問題落實立行立改,并不定期開展‘回頭看’督查,著力為實現生態美產業興保駕護航?!背卑矃^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
來源|安宣
編輯|翁純
審核|梁佳濤
編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