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與潮州(三)
紅色通道
陳立佳
1930年底,在中共中央軍委書記周恩來的領導和部署下,中央交通局開辟了從上海經香港、汕頭、潮州、大埔、永定到達中央蘇區首府瑞金的秘密交通線。經過潮州的秘密交通線是廣東境內最長的一段,其中包括30多公里的潮汕鐵路和近百公里的韓江水路。
貫穿潮州南北的韓江沿途有潮澄饒澳黨組織建立的浮鳳根據地和秋溪游擊區,潮汕鐵路沿途有平原游擊區和桑浦山根據地,黨組織還擁有二千余人的紅軍和游擊隊,這些,都為中央秘密交通線潮州路段的安全暢通提供了極其有利的保障。同時黨組織在潮州城內的交通旅社建有地下交通站;在潮汕鐵路線建立了鐵路黨總支,沿線站區和每個車站、每列火車都安插有自己的同志;在韓江上建立韓江電船支部,直接掌控著兩艘電船;韓江碼頭的管理人員、搬運工人及城內的黃包車車夫中也有地下工作者,黨組織和地下工作人員積極配合著秘密交通員開展工作。
從1930年底到1935年1月,這條中央秘密交通線傳遞重要文件、書信和情報,溝通了上海黨中央與中央蘇區的聯系;護送200多名領導同志安全進入中央蘇區,還有兩次參加中華蘇維埃全國代表大會的各地代表,以及大批專業技術人員;利用潮州境內水陸運輸的便利條件,采取了多種方法,為中央蘇區300萬軍民輸送軍需及民用緊缺物資,其中每年運送900萬元的食鹽、600萬元的布匹和其它物資300多噸;把中央蘇區從敵軍和地主土豪那里繳獲的黃金、白銀、珠寶、現金,經過潮州送往上海、香港等地,作為各級黨組織的活動經費。
1931年底,中共中央軍委書記周恩來從上海搭乘小火輪至汕頭,準備進入中央蘇區。他由汕頭秘密交通站安排在“金陵旅社”住宿。周恩來在旅社樓梯拐角處,發現墻上掛著一幅“1925年汕頭各界歡迎黃埔學生軍大會合影”的照片,照片中中間顯著位置是自己,隨之遷到棉安街的一家小旅店去住。次日,周恩來在2名交通員肖桂昌和小黃華的護送下,乘潮汕鐵路的火車前往潮州城,由于交通員不了解情況,買了二等火車票,上車后發現車廂只有他們3人,他們急忙走進三等廂。這時,來查票的是1925年東征時的鐵路職工骨干,當時曾向周恩來請示過工作,周恩來急忙把頭上戴的氈帽沿拉得很低,扭過頭去看窗外。交通員機智地站起來把周恩來擋住,隨手把車票交給檢票員。檢票員見是二等票,便要他們到二等廂去,交通員當面答應,見檢票員走后,就坐著不動,就這樣經歷了一場虛驚。他們在潮州城下車后到了交通旅社,吃過午飯后在上水門外碼頭乘坐下午2時開往大埔的電船,沿韓江北上往中央蘇區而行。
在白色恐怖的險惡環境中,潮州各級黨組織和工農武裝及人民群眾冒著生命危險,與國民黨軍警、特務、土匪、奸商、叛徒等斗智斗勇,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也要保守住交通線的秘密,用智慧、鮮血和生命架起了這條被敵人偵不破、切不斷、鎖不住、打不掉的“紅色交通線”。途經潮州通往中央蘇區的中央秘密交通線,是中共中央交通局所開辟的華南四條交通線中開辟時間最早、使用頻率最高、存在時間最長、所受破壞最小、人員及物資往來最多最安全的一條。潮州地方黨組織和人民對中央蘇區和中國革命作出了特殊的貢獻,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
周恩來的四次潮州之行,絕非歷史的偶然駐足,而是嵌刻在中國革命艱難征程上的深刻印記。從1925年揮師東征、蕩滌軍閥、點燃黨組織星火,到1927年南昌起義軍南下、建立紅色政權、播撒革命理想,再到1931年肩負重任、秘密轉移、穿越險途,每一次踏足這片土地,都正值中國革命的關鍵轉折。這四次足跡,清晰地勾勒出周恩來作為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的光輝身影,更生動展現了潮州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洪流中的特殊地位與重要貢獻。周恩來在潮州的革命實踐,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探索武裝斗爭、政權建設、組織發展和秘密交通的寶貴縮影,其堅定的信念、無畏的勇氣、卓越的智慧和心系人民的赤忱,早已融入潮州的山川血脈,成為激勵一代代潮州兒女砥礪前行的不朽豐碑與精神源泉。回望這段崢嶸歲月,我們深切緬懷周恩來為民族解放和國家富強建立的卓著功勛,他四次蒞臨潮州的革命足跡,將永遠閃耀在潮州乃至中國革命歷史的璀璨星河之中,是潮州這座英雄城市永恒的驕傲與彌足珍貴的紅色財富。
來源|潮州日報
編輯|蔡楊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