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這盞始于宋明的茶湯,承載著八百年潮州文脈的醇厚。2008年,潮州工夫茶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項“中國茶道活化石”的技藝,在新一代傳承人手中煥發出時代生機。潮州老字號“陳韻堂”主理人陳輝,正是這樣一位既扎根傳統又面向未來的守藝人——他以國家職業一級評茶師、國家職業一級茶藝師的專業眼光,以潮州工夫茶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文化使命,將潮州工夫茶的“技”與“道”凝練為可觸可感的當代實踐。
陳輝接受記者采訪。謝鋼凱 攝

陳輝的茶路始于1997年。受父親影響,他從小浸潤在茶香中,最終選擇將愛好變為一生的事業。“陳韻堂對我而言,是傳承潮州工夫茶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個人匠心與事業追求的集中體現。”在他看來,潮州工夫茶的基因并非單一的“技藝”或“形式”,而是由“精于工、敬于茶、和于人”交織而成的文化密碼。
陳輝在制茶。陳輝 供
陳韻堂的茶。 謝鋼凱 攝
為守護這一密碼,陳輝深入鳳凰山核心產區,在烏崠的老茶園中精選原料。“好的茶葉必須從源頭開始把控。”他介紹道,鴨屎香單叢茶正是源自這些地理環境優越的老茶園,制作出來的茶葉香味和韻味俱全。比起他人,陳輝多了一道工序——高壓靜電除雜質,“讓茶葉更干凈衛生”。他堅持傳統炭焙工藝,一年內對茶葉進行三道以上炭焙,優質茶葉更是不計成本地用烏欖炭精心焙制。“這樣茶葉更穩定,不易返青,入口醇香。”
陳輝參加2024潮州工夫茶大會 獲2024年潮州工夫茶大會茶王。陳輝 供
與此同時,他積極參與各類評茶賽事,連續三年獲得本地權威評比茶王,更斬獲“中國茶界奧斯卡”中茶杯茶王殊榮。這些榮譽背后,是他對茶葉品質的追求和對工夫茶文化的深刻理解。

身為《地理標志產品潮州手拉朱泥壺》地方標準第一起草人和《單叢茶》系列省級地方標準主要起草人,陳輝從行業高度規范品質把控。陳輝認為,潮州工夫茶的核心在于守住“技”與“道”的靈魂,在他看來,潮州工夫茶不同于其他茶道的高冷,而是扎根市井,是家家戶戶逢客必泡茶的習慣,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的日常。“我們的壺是為單叢茶而生,我們的工夫茶器是為單叢茶而存在。因為我們潮州有茶、有器、有茶藝,才構成了我們特有的潮州工夫茶。”
陳輝在制作手拉壺。陳輝 供
陳輝的作品。 謝鋼凱 攝
作為“茶界網紅”,陳輝對流量傳播有著獨特見解。“流量是手段,傳承才是目的。”他認為,新媒體的流量邏輯與茶文化的厚重底蘊并非對立。關鍵在于用流量吸引關注,用專業留住受眾,讓“刷到一條茶視頻”成為探索茶文化的起點,而非終點。
“潮州工夫茶的活態延續,關鍵是讓‘嚴謹技藝’成為可觸摸的日常,讓‘和敬精神’融入當代社交,讓‘煙火氣’在創新中持續生長。”陳輝說,“它不應是博物館里的標本,而該是潮州人茶杯里不斷續上的熱茶——既帶著老祖宗的溫度,也映著當下的生活。”
在陳輝身上,我們看到了潮州工夫茶傳承的新范式:既深耕傳統,又擁抱時代;既恪守匠心,又善用流量。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汝櫻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