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部獨具地域特色的潮語電影——《小鴿子的家》與《夏雨來》接連與觀眾見面,兩部電影以獨特的潮汕方言為載體,不僅勾起潮州游子的鄉(xiāng)愁,也讓更多人領(lǐng)略到潮州文化的獨特魅力。

作為一部深耕潮州文化的影片,8月22日正式全國上映的《小鴿子的家》早已在國際舞臺嶄露頭角——此前先后斬獲意大利巴勒莫獨立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新導演獎”、莫斯科亞洲電影節(jié)“最佳亞洲導演獎”、瑞典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新晉導演獎”及“最佳外語片”提名獎,用影像為潮州文化贏得了國際關(guān)注,成為展現(xiàn)潮州魅力的亮眼代表。

影片將故事背景定格在上世紀90年代末的廣東潮州,從劇本打磨到制作細節(jié)都力求還原潮州本土風貌。不僅選用廣東本土演員,賦予角色鮮明的地域氣質(zhì),更以95%的地道潮州話對白構(gòu)建起濃郁的生活質(zhì)感:日常問候的親切、家人叮囑的溫暖,每一句方言都裹挾著潮州獨有的韻味,讓潮州觀眾瞬間喚起記憶,也讓外地觀眾直觀感受方言的魅力。
鏡頭里的潮州元素更是處處動人:騎樓建筑的復古風情、祠堂承載的人文底蘊、陶瓷工藝蘊含的匠心之美,這些嶺南特色符號自然融入劇情,既為故事搭建了真實的生活場景,也向觀眾展開了一幅鮮活的潮州文化畫卷,讓不熟悉潮州的觀眾得以一窺這片土地的獨特風情。
交流會現(xiàn)場。 黃春生 攝
8月17日、18日,《小鴿子的家》分別在廣州、潮州舉辦主創(chuàng)見面會,兩場活動均座無虛席。影片以“笑中帶淚”的溫情敘事打動全場。前半段輕松詼諧的情節(jié)引發(fā)陣陣笑聲,為后續(xù)成長、愛與責任的主題升華埋下伏筆;隨著劇情推進,影院逐漸安靜,不少觀眾被角色間真摯的情感觸動,眼眶泛紅。
“小鴿子從潮州出發(fā),飛向海外諸多地方,如今又飛回了自己的家。”導演吳佳在潮州見面會現(xiàn)場難掩激動,他透露影片拍攝歷經(jīng)7年,每一步都凝聚著團隊對潮州文化的熱愛。制片人汪新偉也感慨,“電影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藏著我們的心血,希望觀眾能從中找到家的共鳴,讓這份潮州溫情走進每個人心里?!?/span>


此外,作為首部全潮汕方言院線電影,《夏雨來》則憑借經(jīng)典電視劇版原班人馬的重磅回歸,以及臺前幕后清一色“家己人”的陣容,從籌備階段便牢牢抓住了觀眾的眼球,激起本土觀影熱情。

目前,《小鴿子的家》已登陸全國院線,與正在熱映的《夏雨來》共同掀起潮語電影熱潮。這兩部潮語電影的出現(xiàn),不僅讓潮州文化的韻味與溫度被更多人感知,更證明了地域文化題材電影的獨特魅力。相信在它們的引領(lǐng)下,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關(guān)注并愛上潮州文化,讓這一地域文化瑰寶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慧
圖片|《小鴿子的家》劇照、《夏雨來》劇照
編輯|蔡楊
審核|詹樹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