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好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就是英雄!”8月21日晚,饒平縣汫洲鎮文化廣場上掌聲不斷,在汫洲鎮委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華南師范大學化學學院劇社實踐團帶來的原創話劇《何為英雄——紀念“八六”海戰勝利六十周年》在此上演。青年學子們以真摯的情感生動詮釋“人民英雄”麥賢得與夫人李玉枝的光榮事跡,讓“螺絲釘精神”在英雄的家鄉綻放新的時代光彩。


作為團饒平縣委“百千萬工程”青年突擊隊的重點項目,該實踐團自5月“揭榜”《英雄傳頌——以話劇弘揚潮汕英雄麥賢得精神》項目以來,始終堅持以青春視角解讀英雄精神。為真實還原歷史,團隊不僅走訪了麥賢得紀念館、“八六”海戰遺址,面對面采訪麥賢得、李玉枝夫婦,還向《滄海英雄》作者王國梁等專家請教,從斑駁史料與鮮活口述中提煉精神、打撈記憶。“老人家叮囑我們要熱愛祖國、弘揚戰斗精神勇敢向前。”主演梁尹聰回憶道,“他們常說我們讀師范的學生是‘為祖國培養下一代的人’,這份期待讓我們更想演好角色。”

作品聚焦麥賢得人生關鍵階段的選擇與堅守,呈現了他從民兵訓練嶄露頭角,到樹立“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堅定信念,再到面對海校學習的困境時立下“把自己焊在國家海防事業里去”的錚錚誓言。劇中還創新融入“紅軍阿姆”李梨英的跨時空對話,巧妙連接不同時代的人物內心世界,讓人物更有厚度、情節更富感染力。
“能在英雄家鄉演出,對我們而言是榮譽,更是責任。”團隊隊長王蔚表示,演出后他們還將邀請鄉親們分享記憶中的麥賢得故事,讓話劇成為連接青年與鄉土的橋梁。舞臺上演員全情投入,舞臺下觀眾反響熱烈。來自汫北小學的學生小林觀看后激動地說:“哥哥姐姐們演得太好了!麥賢得爺爺好勇敢,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樣,做一名英雄!”
華南師范大學化學學院暑期實踐團的成功實踐只是饒平縣校地聯動模式的一個縮影。在“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中,團饒平縣委始終以“凝聚青年力量、服務地方發展”為核心,搭建“縣鎮出題、學校揭榜、滾動推進、長期結對”的校地聯動平臺。今年以來,累計統籌29所高校的70多支突擊隊精準對接地方需求,落地160個社會實踐項目,結對率同比提升10%,其中鄉村文化項目類近50個。

如今,多支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正以多元實踐激活饒平文化基因:走進革命舊址收集紅色記憶、深入畬族村落以墻繪勾勒民族風情、學習非遺技藝并設計文化IP……這些實踐與華師的紅色話劇相呼應,共同勾勒出一幅青春賦能文化傳承的生動圖景。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婕
圖片|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婕
編輯|郭洵汐
審核|梁佳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