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伯與阿爺
□ 李英群

丘玉麟先生編注的《潮州歌謠集》,其中有兩首刻畫人物的堪稱經典,其描述人物生動傳神,入木三分,我一直認為它達到了中國民謠的高峰。
其一:《天頂飛雁鵝》
天頂飛雁鵝,
阿弟有阿兄無。
阿弟生仔叫阿伯,
阿伯聽著無奈何。
收拾包裹過暹羅,
來去暹羅牽豬哥。
賺有錢銀多少寄,
寄返唐山老婆。
我們這位前輩鄉親阿伯,在人多地少的潮州,一直在努力耕作,但日子并不好過。村里比他年輕的同輩人,娶妻生子,小孩都懂得與他打招呼了,他卻因家貧討不起老婆。“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在家鄉不能實現娶妻生子的理想,他另尋出路:過番!
他毅然決然,告別鄉井,辭別鄉親,一條浴布,上紅頭船,迎風擊浪,九死一生,終于到達暹羅國。
昔先的潮州鄉下,職業單調,無非男耕女繡。到外國謀生,沒其他技藝,他一點不擔心,不像前輩過番人去碼頭當搬運工,去山芭開荒,他選了在當時被認為是低賤的職業,養一只種豬為人家的母豬配種,成為一名牽豬哥。他顯然認識到職業無貴賤!
賺了錢,是多是少,不時寄一點回唐山,讓親人存著,最后,終于回來,落葉歸根,娶妻生子,理想實現。
這是一個底層潮人,沒成就什么光輝事業,沒擁有多少耀眼財富。但他自重自愛,艱苦奮斗。其人格是高大的,人品是高尚的,他是我們潮人的典型。
八行詩,54個字,寫出一個鮮活的人物,從藝術上評,能不令人嘆服?
其二:《某家阿爺嘴闊闊》
某家阿爺嘴闊闊,
尺二辮仔須二撇。
勾結煙友三十人,
每夜輪流各一宿。
入門尚未食煙茶,
倒落煙床戲就喝(打哈欠)。
左畔四,右邊三,
好像咸魚兩畔烙。
煙癮過足有精神,
說起書史大嘩叱!
半夜聽見賣魚生,
想食魚頭熬番葛。
食到醉飽轉回家,
八字腳馬撥呀撥。
阿四擎燈頭前行,
去到門腳屎就潑。
雖是黌門一秀才,
看來人品太過絀。
這位留著長辮的清朝人,人稱阿爺,當然是出身殷實人家。不知通過什么手段,弄得個秀才名分。他卻不珍惜,生活放蕩,染上惡習,成了個鴉片煙鬼。勾結三十個老煙鬼,一個月中,每夜輪流到各戶去吞云吐霧,橫生散死。一進門,立即往煙床上躺。吸鴉片有專用坑床,吸食時要躺下作半斜月狀。抱著長長煙槍,側身向左吸兩口,翻身向右吸幾口,那吱吱唧唧的煙火聲,像極了我們在鼎里烙咸魚,看了令人惡心。
這位阿爺過罷煙癮,精神十足說起書史文化來,滿口孔明劉備,又從蔡文姬說到陳圓圓!
正在興頭上,門外遠處傳來人家推銷魚生的叫賣聲,夜正濃,肚也餓,想起要吃魚頭熬番葛。
終于酒足飯飽夜也深,該回家了。踏出門,行的是八字步。注意啊,一名秀才的身份,行路不可能像戲臺上的丫頭,急匆匆的碎步,要像縣太爺一樣的方步!放心慢行吧,前面有家丁阿四提燈引路,阿爺甚至想哼二句潮曲《薛仁貴回窯》,怎奈肚子不爭氣,正極力忍著,可肚子不聽話,噗的一長響,水狀排泄物潑了一褲襠。
民謠作者輕輕一句,想給點面子顯示他的秀才身份,但好話說不出口,還是認為他人品太差。
二首潮州民謠,兩個生動人物,一正一反,有趣有味有啟發。一個是我們學習的對象,一個是我們唾棄的敗類。如此活靈活現,如此深刻生動,高手在民間,信然!
在潮州,上了年紀,最好讓人叫阿伯,千萬別讓人稱阿爺!哈哈。
來源|潮州日報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