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忠廟 :忠義精神照亮的古城記憶
飛檐
在古城義安路的晨光里,雙忠廟的飛檐如同展開的歷史書頁,將唐代張巡、許遠的忠烈故事娓娓道來。這里曾是清代的瀛洲書院,雍正年間為紀念兩位睢陽守將而改建,如今成為古城里鮮活的社區文化地標。
橫梁上的古建彩繪栩栩如生。
推開雙忠廟斑駁的木門,時光在這里形成奇妙的褶皺。屋檐上,潮州嵌瓷生動逼真,仿佛將人們帶入了另一個時空;橫梁上,古建彩繪技藝高超,每一筆都充滿了藝術韻味;廟內保存的四副清代石柱聯,字字鏗鏘地訴說著潮州人對忠義品格的敬仰;那座潮州古城僅存的古戲臺——萬年臺,依然回蕩著潮劇的鼓點與唱腔,訴說著一個關于堅守與傳承的故事。
清代石柱聯上刻畫忠義精神。
雙忠廟占地面積約268.97平方米,大門朝東,二進,平面布局呈長方形,這里曾為潮州市計量局辦公場所。因年久失修,面臨倒塌。2019年,雙忠廟在“百家修百祠”的春風中重獲新生。
屋檐上精美的潮州嵌瓷
修繕過程中,雙忠廟原有門樓、牌匾和柱子被較好保留,拆卸下來的舊木梁也在全面檢查后,盡量保護利用。
雙忠廟被打造為居民議事廳,街坊鄰居在這里參與社區治理,真正實現“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
如今的雙忠廟,既是追憶忠烈的殿堂,更是溫暖社區的客廳。每月13日,“長者發屋”的剪刀聲里流淌著敬老的傳統;每逢佳節,在居民們圍坐制作各類粿品的歡聲笑語中,非遺技藝悄然傳承。


上圖:潮州歌冊在這里傳唱。
下圖:雙忠廟里舉辦的社區活動豐富多彩。
最動人的是那些跨越時空的對話。當“僑批寄情”活動中孩子們捧讀泛黃家書時,忠義精神正化作新時代的家風傳承;當法律宣傳遇上古廟的雕花窗欞,傳統的“忠”被賦予法治社會的新內涵。雙忠廟就像一位智慧的長者,將歷史的厚重轉化為生活的溫度。
雙忠廟,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筑,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更見證了潮州歷史的滄桑變遷。在這座古老的廟宇里,潮州人正用最日常的方式,續寫著永不褪色的忠義傳奇。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佳濤
圖片|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曾潮海 李昊
視頻|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曾潮海 李昊
編輯|李歡歡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