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凤凰单丛茶品质丰碑的共建密码:生态为基 科技为翼
发布日期 : 2025-08-13 10:38:12 文章来源 : 潮州日报 潮湃新闻客户端

潮州凤凰山,如一颗镶嵌在南粤大地上的绿宝石,这里不仅是韩江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更是凤凰单丛茶核心产区,书写着“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产业故事。

潮州凤凰山。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泳 摄

生态馈赠:

绿水青山孕育茶中珍品


凤凰山的茶香,源自得天独厚的生态沃土。作为广东潮安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野生动植物的“天然乐园”。

中华鬣羚。来源:潮湃新闻

潮州堇菜。来源:潮湃新闻

潮州越橘。来源:潮湃新闻

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画面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鬣羚顶着螺旋犄角从茶垄旁闪过;密林深处,红外相机捕捉到鼬獾拖着毛茸茸的尾巴穿梭觅食。护林员说:“这些深山‘原住民’越来越常见了,3年来新增近百种野生动植物。”科研数据显示,近3年,保护区野生植物从1490种增至1587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从228种增至242种,50多种濒危物种种群得到恢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紫纹兜兰在岩壁绽放,新物种潮州越橘、潮州堇菜悄然生长,中华穿山甲、小灵猫等珍稀动物在此繁衍生息,勾勒出优美的生态画卷。

这片生物多样性宝库,为茶叶生长创造了独特条件。潮州在省内率先推动生态茶园建设,推广“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立体种植模式:山顶保留原生植被形成“绿帽”,茶园中部种植灌木草本作“绿带”,底部覆盖作物当“绿鞋”。乔灌草共生的结构增强水土保持功能,让茶园成为万物和谐共生的家园。

“植被好、生态好,茶树才长得好。”潮安区茶叶协会创会会长林伟周说,“我们用粘虫板、杀虫灯防虫害,施羊粪等有机肥,这样种出的茶叶香气、口感都更佳。”在凤凰镇凤溪坪坑头村茶园,茶树下广金钱草郁郁葱葱,形成绿色屏障。“这种草能治草、肥土、护茶,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林威鹏介绍,这种立体生态体系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科技助力:

智慧守护从茶园到茶杯


在凤凰山的茶田里,生态优势正借助科技力量实现品质跃升。从智能监测到区块链溯源,科技为凤凰单丛茶打造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链条质量守护网。

凤凰镇棋盘村。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宏文 摄


凤凰镇棋盘村的200亩生态茶园里,14个“智慧天眼”24小时监测温度、湿度、土壤墒情,气象设备实时收集数据,智能化喷灌设施随时待命。茶农林汉伟点开手机APP,屏幕上各项数据清晰跳动。他告诉记者:“土壤缺水了系统提醒,手机一点就能自动喷灌。20多年来机械代替手工,制茶更方便,质量也更稳定。”

image.png科技兴茶。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春生


除此之外,“互联网+农业”的深度融合成效更为显著。市茶产业促进会会长陈玉春介绍,通过标准化大数据采集分析,茶园管理效率提高30%,人力成本降低67%,茶叶品质提升15%。载重75公斤级的无人机组网构筑“茶山空中走廊”,破解了千米高山茶园运输难题,保障鲜叶新鲜度。

在镇域级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先进设备可实现农残、重金属等46项指标“一站式检测”,效率提升80%。区块链溯源技术更让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茶叶产地、生产流程、质检结果等全链条信息。“我们通过抖音橱窗让消费者云参观生产仓储,用透明赢得信任。”陈玉春说,科技让“安心茶”看得见、摸得着。

科技赋能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2024年凤凰单丛茶产量达326.78吨,产值5359万元,茶农收入年均增长15%。“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数据。”林汉伟笑着说,“去年春茶还没炒就被订走七成,收购价也提高了不少。”

制度护航:

地理标志铸就品质名片


从地理标志保护到标准体系构建,制度保障为凤凰单丛茶品质保驾护航,一系列举措让“根正苗红”的凤凰单丛茶在市场竞争中底气十足。

2010年,凤凰单丛(枞)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25年,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单,再添“国字号”荣誉。今年5月,《潮州市凤凰单丛(枞)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印发,从产地限定、工艺传承到标识管理、打假维权,为茶叶筑起法律保护墙,将全市30个镇、茶区纳入保护范围。

潮安区市场监管局持续推进品牌建设,目前已拥有“凤凰单丛(枞)茶”地理标志产品、“凤凰单丛茶”证明商标、“潮州单丛茶”集体商标三大公用品牌。全区208家企业获地理标志核准使用,占全市79%,其中5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示范企业。2024年,指导凤凰茶叶专业协会申报区域品牌培育项目,获10万元资金支持,并推动标准、品牌、标识、防伪“四统一”落地,规范市场秩序。

在监管执法方面,近两年来,潮安区市场监管局开展茶叶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检查生产企业479家次、销售单位518家次、线上经营单位35家次,责令改正398家次;抽检162批次茶叶全部合格,立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5宗,罚没33.96903万元,形成有效震慑。“我们既要守护好‘茶罐子’,更要擦亮‘金牌子’。”潮安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共生共荣:

生态红利绘就富民画卷


凤凰山的绿色奇迹,在于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保护区联合周边村镇成立共管委员会,至2024年累计投入280万元改善民生设施,设立生态护林员岗位拓宽就业渠道,让村民从“靠山吃山”变为“护山富山”。

凤凰山春和景明,茶农忙采新绿。来源:潮湃新闻

“以前砍树开荒想多挣钱,现在明白护好山林才是长久之计。”一位老茶农感慨道。保护区定期举办栽培技术培训,讲解土肥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实地指导嫁接技能。自然教育的开展更让生态价值变现,学生在亲水栈道学《一片叶子的形成》,茶厂将课程同款茶叶装进文创礼盒,“认养茶树”成新热点。“以前卖茶靠吆喝,现在客人追着认养体验过的茶树!”茶农笑着说。

茶农大规模晾晒茶青。来源:潮湃新闻

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动能,2024年末,凤凰单丛茶种植面积突破28.09万亩,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预计冲破90亿元。在潮州古城牌坊街,工夫茶馆里游客赏潮剧、品香茗,茶文化与旅游融合注入新活力。通过举办“国际茶日”、工夫茶大会,借助“人类非遗”申报、外交场合亮相等机遇,凤凰单丛茶正加快走向世界。

从绿美生态的坚守到科技赋能的创新,从标准建设的夯实到品牌价值的提升,凤凰单丛茶的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安心与匠心。如今,凤凰山的茶香与林间的鸟鸣交织,生态保护的“绿色涟漪”正转化为产业发展的“金色动能”。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绿美生态与特色产业的和谐共生,奏响富民兴村的动人乐章。


文字 |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慧

编辑 | 翁纯

审核 | 詹树鸿






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