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dāng)晨光初破云海,潮州市練尚工夫茶葉有限公司的掌舵人陳裕鑫已經(jīng)行走于潮州鳳凰山深處的蜿蜒山徑。四汖單叢茶園里,千年古茶樹虬枝盤結(jié),枝葉間云霧氤氳。陳裕鑫俯身輕撫一株古茶樹的枝干,如同與一位滄桑睿智的老者無聲交流。
潮州工夫茶,“工夫”二字道盡極致追求。這不僅是一門沖泡技藝,更是一種融入骨血的處世哲學(xué)。當(dāng)細(xì)節(jié)處的功夫,時間里的沉淀,人與自然天地互相融合時,這份“工夫”便從茶席延伸至茶山,從技藝灌注至本源。


山水鑄魂:
四汖之境,天地茶韻
“汖”,一個古意盎然的漢字,潮州話音為“pai3”。意為山水豐茂、萬物昌盛。當(dāng)“汖”中悄然融入“人”的身影,便成就了“四汖”之名。四方山水,四季皆美,山水之中,四汖單叢。
“四汖”商號溯源于明朝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陳氏族譜記載祖先陳練尚公在潮州韓江東岸筑建房屋,開荒種植。單叢茶從此代代相傳。這名字背后,是陳氏族人對茶之本質(zhì)的深刻領(lǐng)悟:茶,生于天地,成于人手。
四汖單叢的根脈,深植于鳳凰山核心產(chǎn)區(qū)的山水懷抱之中。走進(jìn)四汖茶園,恍若踏入一幅流動的水墨畫卷。這里常年云霧繚繞,空氣潤澤如洗。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塑造了鳳凰單叢茶樹奇崛如榕的蒼勁風(fēng)骨,更賦予了其獨特的“山韻”品格。每一縷茶香,都凝聚著云霧的飄渺、沃土的厚重,滌蕩塵慮,引人脫俗。

四汖單叢主理人陳裕鑫與記者交流潮州工夫茶道
陳裕鑫深知,這方山水是四汖單叢的生命搖籃,更是其靈魂所系。他提筆寫下:“溯唐至今已逾千年,瀕臨南海云霧崠山。山水同奏春夏秋冬,味若瓊?cè)锔仕朴衤丁3比讼鄠鼬P凰茶香。春夏秋冬品茗撫琴,不問悲喜只聞單叢。”


非單株不單叢:
古法技藝的極致堅守
在追求規(guī)模與效率的工業(yè)化浪潮中,陳裕鑫與四汖團(tuán)隊選擇了一條看似“笨拙”卻無比堅定的路:“非單株不單叢”。這六個字,是四汖品牌的金字招牌,更是陳裕鑫匠心的錚錚誓言。
“單株種植,單株采摘,單株制作,這是我們必須堅守的工藝。”每一株茶樹都因其獨特的小環(huán)境、樹齡、朝向,形成了無可替代的個性風(fēng)味。四汖團(tuán)隊以敬畏之心,悉心照料每一株古樹,依據(jù)其生長狀態(tài)精準(zhǔn)判斷最佳采摘時機。從枝頭鮮葉到杯中佳茗,每一株茶都經(jīng)歷著獨立的、量身定制的制作旅程:日光萎凋、看青做青、炭火烘焙……每一道工序都凝結(jié)著茶師的經(jīng)驗、專注與敬畏,確保每一株茶的“單叢”特性得以純粹、極致地展現(xiàn)。
四汖單叢目前擁有香型品種125個,其茶樹都屬于單株級別。在每一泡茶中,都有一張無熒光劑的純棉納茶紙,記錄著每一片茶葉的來源、香型特色等。每一個用心的細(xì)節(jié),是對“真正意義的鳳凰單叢”的執(zhí)著追求,是陳裕鑫對祖先陳練尚公自明朝永樂年間開荒植茶那份初心的深情回應(yīng)。


萬里茶香:
潮州工夫的當(dāng)代行旅
陳裕鑫的匠心,不止于深山茶園的默默耕耘,更在于讓這縷單叢茶香,飄向更遼闊的遠(yuǎn)方,他說:“讓世人愛上單叢茶”就是我們最大的愿景。

陳裕鑫介紹鳳凰單叢茶
如今,四汖單叢品鑒中心遍布華夏大地。從湖南運營中心的湘江之濱,到北京品鑒中心的文化心臟;從深圳的前沿窗口,到西安的古都厚土;從江南水鄉(xiāng)的江蘇、浙江,到中原腹地的河南、江西;從海南的熱帶風(fēng)情,到塞外的遼闊……94個品鑒中心與專賣店,構(gòu)建起一張覆蓋全國的潮州單叢茶文化傳播網(wǎng)絡(luò)。
這些空間不僅是茶葉流通的節(jié)點,更是深度體驗潮州工夫茶道、感受鳳凰單叢魅力的文化驛站。陳裕鑫將茶桌化為舞臺,以一杯杯四汖單叢為媒介,講述著潮州茶的故事、山水的故事、匠心的故事,讓古老工夫茶文化在當(dāng)代煥發(fā)出蓬勃生機。
陳裕鑫的茶道,是山水入骨的敬畏,是古法技藝的守護(hù),亦是潮州文化薪火的遠(yuǎn)播。在四汖單叢的每一縷香韻中,我們品味的不僅是大自然的無私饋贈,是潮州文化的細(xì)致考究,更是匠人精神的純粹與執(zhí)著。
“對一個事物的足夠熱愛,才是對一份匠心最足夠的敬畏。”當(dāng)茶湯入喉,山水的魂魄、匠心的溫度、文化的脈絡(luò),都在唇齒間徐徐鋪展。
“尋你萬千,有緣相眷,不問悲喜,只聞單叢。”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藝泓
圖片|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鍶桐
編輯|李歡歡
審核|詹樹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