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文化綻放國際影壇 潮籍導演作品《小鴿子的家》斬獲瑞典國際電影節獎項
電影《小鴿子的家》。(受訪者供圖)
近日,在瑞典國際電影節上,潮籍青年導演吳佳自編自導的電影《小鴿子的家》斬獲“最佳新晉導演獎”,并入圍“最佳外語片”提名。這一突破性成績不僅為華語電影再添國際殊榮,更讓潮州文化通過光影媒介走向世界舞臺。
電影《小鴿子的家》海報
該影片將故事背景設置在20世紀90年代末的廣東潮州。小學生吳凱因飼養“菜鳥”遭伙伴嘲笑,偶然闖入生活的大銘鴿“中國驕傲”曾讓他渴望借此樹立威信,卻在理解賽鴿精神后選擇放飛。鴿主駿老伯被其善良打動,贈予幼鴿,為少年的平凡生活注入蛻變的力量。
電影部分片段場景
在藝術表達上,影片以建筑美學、民俗風情、語言魅力勾勒潮州文化。影片細膩捕捉潮州騎樓、祠堂等特色建筑群的飛檐斗拱,嶺南民居的青瓦白墻在鏡頭中化作流動的地域符號;通過賽鴿、傳統節慶等場景,展現潮汕地區“以鴿會友”的民間文化與家族觀念;全程采用潮州方言對白,俚語鄉音間流淌著濃厚的鄉土情懷。
談及創作初衷,吳佳坦言,自幼浸潤在潮汕地區家族文化中,“家”的概念早已融入血液。
吳佳把“讓電影感動世界”的理念融入《小鴿子的家》的創作中:堅持用潮州話拍攝,讓觀眾觸摸到最本真的潮州韻味。
談及獲獎感受,吳佳難掩激動:“當潮州老厝的飛檐出現在瑞典電影節銀幕上時,我看到了文化共情的力量。觀眾為少年放飛鴿子落淚的瞬間,證明好故事從無國界?!?/span>
“這部電影的突圍,標志著華語電影‘文化出?!M入新階段?!笨偛邉澣钔赋?,《小鴿子的家》以潮州文化為支點,印證了“本土特色即國際語言”的創作邏輯。瑞典國際電影節以嚴苛評審著稱,此次獲獎不僅是對影片藝術價值的肯定,更彰顯中國電影在多元文化語境下的表達張力。
文字 | 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慧
編輯 | 翁純
審核 | 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