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芡實產業是潮安區東鳳鎮的重點特色產業。近年來,該鎮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合作社運營+人才專業化”的發展模式,通過引導成立合作社、強化質量檢測認證、推動鄉村工匠職稱評審等舉措,讓小芡實成為助推“百千萬工程”的大產業。
芡實田航拍圖。安融 攝
眼下是芡實的收獲期,在順雄種植合作社的芡實田里,碩大的芡實葉片鋪滿水面,滿眼碧綠,長勢喜人。田邊的操作區,農戶正忙著處理當天收割的芡實,確保新鮮芡實及時供應市場。
據合作社負責人陳光盛介紹,處理好的芡實需要抽真空包裝。芡實采摘后由有資質的第三方進行農藥、重金屬殘留檢測,經檢測合格再張貼初級農產品標簽上市銷售,包裝上還貼有注明產地、生產日期等信息的初級農產品標簽,能夠有效實現農產品安全看得見、可追溯,為消費者提供更好保障。
該合作社公示墻上還清晰地展示每一位社員的基本信息和種植地塊分布。這種公開透明的管理方式,不僅讓社員互相監督種植質量,也搭建起消費者與種植戶之間的信任橋梁。
種植戶在收割芡實。安融 攝
順雄種植合作社的規范化、品牌化經營是東鳳鎮以專業合作社帶動芡實產業發展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東鳳鎮立足芡實種植優勢條件,鼓勵芡實種植大戶整合種植資源,成立種植合作社,為芡實產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據東鳳鎮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李坤城介紹,目前,東鳳鎮已有兩個由農戶自主成立的芡實種植合作社。鎮相關部門在合作社成立過程中,主要是從動員農戶參與、規范種植技術規程、提升標準化生產經營水平、夯實合作社基礎等方面予以指導,包括協助合作社聯系市農科中心技術人員開展芡實種植技術培訓。
在推進規范化運營的同時,東鳳鎮還注重本土人才培養,努力爭取政策支持,開展芡實類種植技術職稱評審工作。2025年,在市、區兩級農業、人社等部門的協同推動下,潮安區首次開展芡實類種植技術職稱評審工作。截至目前,已有5個村的27名芡實種植能手通過評審,獲得鄉村工匠初級(員級)職稱資格認證,其中21人來自擁有300多年芡實種植歷史的下張村。
芡實是下張村主要作物,全村現有芡實種植戶數百人,但種植技術歷來依靠言傳身教。種植戶張貴生表示,鄉村工匠職稱資格申報,為他們對芡實種植技術進行系統梳理,促進芡實種植技術不斷規范,也能讓農戶憑借相應職稱更便利地對接科研資源或參與市場經營。
如今,在政府的引導下,東鳳芡實逐漸向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未來,東鳳鎮將緊扣農業專業鎮建設目標,著力打牢芡實產業基礎、拓展發展空間,以打造東鳳芡實特色品牌助力“百千萬工程”。
文字|林宗楷 安融
編輯|蔡楊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