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 潮州市人民醫院 胡東偉
國際權威《柳葉刀》的報告顯示,當今中國老年人的第一大死亡原因是中風,腦出血即出血性中風,已成為中老年人最常見的危重急癥和致殘、致死的原因之一。
傳統治療方案
小量腦出血(小于10毫升)采取常規治療方案,大量腦出血(大于30毫升)則可能需要進行開顱手術,但是手術風險及創傷較大,而中等量腦出血(10-30毫升),保守治療存在神經功能恢復差,住院時間久,并發癥多,且花費較高的缺點,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治療方式為神經內鏡清除血腫或者錐顱血腫引流術,因為顱骨呈現不規則形態,手術過程中均存在定位困難的問題。
3D打印導板
顱腦精準定位技術
3D打印導板顱腦精準定位技術的應用則完美地解決困擾臨床定位困難的問題。潮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自2022年3月份以來,順利開展通過3D打印導板,顱腦精準定位治療中等量腦出血的手術,截至發稿為止已經成功開展百余例手術,取得良好的效果。
3D打印導板顱腦精準定位治療中等量腦出血技術是通過數字化的逆向設計,利用3D打印技術定制個體化導航模具,輔助腦出血的穿刺置管及神經內鏡手術,主要針對自發性中等量腦出血的外科手術治療。
該手術方式屬于精準微創手術,在精準清除腦內血腫的同時,實現創傷最小化,并最大化地保護腦神經的功能。首先,在三維圖像工作軟件上,利用薄層頭顱CT信息,重建頭顱及血腫三維模型,設計最佳穿刺路徑,然后將模板文件傳送到3D打印機打印出穿刺導板,從設計入路到導板打印僅僅需要30分鐘。最后,驗證導板與在患者面部的貼敷程度,并畫出重要體表標志點。術中使用配套的支架完成穿刺置管引流血腫或者配合神經內鏡血腫清除手術。
3D打印導板
精準定位系統的優點
定位準確:相較于傳統微創手術通過閱片來定位血腫,再憑借臨床醫師的經驗及“手感”進行錐顱穿刺抽吸的“盲穿”,3D打印顱腦精準定位技術,可以通過數字化影像,更直觀、精確地定位血腫位置,避免穿刺偏移。
創傷輕微:3D打印技術可以更直觀、精確地定位血腫位置、穿刺方向、深度等因素,避開了重要腦功能區域,極大地降低了再出血發生率,同時減少了手術創傷,將手術后遺癥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經濟負擔小:3D打印顱腦精準定位技術本身不需要使用昂貴的耗材,術后康復快,住院周期縮短,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術后恢復快:患者在術后能較快恢復意識及肢體活動,短時間內就可下床活動,避免了長期臥床產生的各種并發癥,無疑是廣大出血性中風患者的福音。
作者簡介:胡東偉,外科學碩士,潮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畢業于汕頭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從事神經外科專業十四年,對神經外科系統疑難、危重癥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顱腦外傷、顱腦腫瘤、腦積水以及各種復雜疑難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治,特別是對腦出血有較深入的研究,擅長3D打印精準定位技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及神經內鏡下腦血腫清除手術。公開在《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及《中國醫藥》等雜志發表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