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為盲人,多年來,他為未曾入學的視障朋友普及文化知識,堅持義務上網課,開辦公眾號,錄制知識講座約1200分鐘,撰寫科普文章25萬字;他傾盡全力為盲協服務,組織文體活動、做好服務維權、開展助盲宣傳,提升本地視障群體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他就是潮州市盲協主席林青山。

潮州市第41屆國際盲人日趣味運動會。(受訪者供圖)



“知識播種者”:用聲音和文字打破視障者的認知壁壘
記者第一次見到林青山,如果不仔細觀察,全然感覺不到他屬于視障群體,開朗、健談、敏捷是記者對他的第一印象。

組織視障朋友參觀市博物館,圖為視障朋友認真聽講解。(市殘聯供圖)
2004年,林青山開啟了大學畢業后的第一段全職工作生涯——代課老師。兩年后,自小就患視網膜疾病的他因視力原因不得不離開崗位。他報名參加市殘聯的培訓班學習按摩,并于2007年開始從事按摩工作。2018年,林青山被推選為潮州市盲人協會主席。除了本職的按摩工作外,他還在處理協會的日常事務、舉辦活動、辦公眾號、分享文化知識中忙碌,致力于讓更多視障朋友受益。
林青山告訴記者,“為大家做好服務,幫助他們過上更加充實的生活是我的心愿?!睋问忻f主席后,他首先關注到本地許多視障者因失學導致的文化斷層問題。
編課程、查資料、列提綱、錄音頻……這位曾經的語文教師立即行動起來,一年多時間就編寫“計量單位”和“了解祖國”兩個系列、22講353分鐘的音頻課程,為視障朋友們上網課,普及文化知識。
2019年3月,他組織志愿者開設打字課程,僅用一個月就讓10多位學員突破信息獲取的第一道門檻,學會了打字。隨著學習需求增長,只在微信群分享知識已經滿足不了視障朋友們。為了便于大家復習和向更廣的范圍傳播,林青山產生了創辦微信公眾號的念頭。
然而,這對于一個視障者來說并不簡單。面對遇到的各種困難,他大膽嘗試,努力探索,憑著良好的電腦基礎很快掌握了關鍵功能的操作。2020年6月,《視障同學》公眾號正式上線。
2021年7月,公眾號推出了語文專題——文學名篇,精選散文、詩歌、小說等體裁的經典名篇,以每周兩篇的頻率推送,一年多的時間,就帶領大家學習了各類文學經典117篇?!肮适吕锏膶β摗薄肮盼倪x讀”等系列陸續上線,在普及文化知識技能這件事上,近7年來他從未停歇。

市盲人協會聯合市唯愛慈善會組織視障朋友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韓文公祠參觀,并對志愿者開展導盲技能培訓。(受訪者供圖)
在此期間,不少視障朋友通過公眾號學會了打字、喜歡上了詩詞、培養起了閱讀習慣。還有一些人開始嘗試寫作,書面表達能力不斷提高,甚至在省、市的作文比賽中獲獎。截至5月17日,《視障同學》公眾號共發布推文417篇,其中個人原創科普文98篇25萬字,錄制講座140講約1200分鐘,幫助視障朋友修改并發表習作50多篇。

圖為林青山(中)在市圖書館教視障朋友體驗盲人閱讀設備。(市殘聯供圖)

“自由引路人”:用奔跑和互助重建社會連接
開展助盲技能培訓,用心培育助殘力量;組織潮州隊伍參加汕頭、揭陽馬拉松,身體力行宣傳潮州;主動帶領盲人按摩師開展學雷鋒義務按摩進社區活動,參加扶殘助困捐贈,熱心助人回饋社會;組織“為你朗讀”節目,展現殘疾人精神面貌,進行無障礙環境建設訪談,林青山的不懈努力得到良好社會反響。

“為你朗讀”活動現場,林青山(右)分享故事。(市殘聯供圖)
“助盲跑”三個字在潮州視障群體中有著特殊分量。2019年,林青山在體驗茂名盲協的助盲跑后,決心將這份“奔跑的自由”帶給家鄉的伙伴。經過三年波折,2023年3月,與韓山師范學院經管院青志隊合作的助盲跑項目終于啟動。如今每周六清晨的韓江北堤,志愿者與視障者并肩奔跑的畫面,成為這座城市里一道溫暖的風景線。

助跑員帶著林青山進行跑步訓練。(受訪者供圖)
林青山自己完成60多次助盲跑,更帶領隊伍在去年的潮州半馬創造歷史——他們是潮汕地區首支參加馬拉松的視障者隊伍。

圖為助跑員用手巾帶著林青山沖向終點。(受訪者供圖)
去年10月,林青山策劃的全市首屆視障者趣味運動會,讓80位視障朋友體驗到團隊競技的快樂。先天性低視力的陳桂彬參賽前夜興奮難眠:“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歡呼聲可以離我這么近?!?/span>

參賽視障者和助跑員在健康跑集結區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從公眾號編輯到馬拉松跑者,從語文老師到活動策劃,林青山用不同身份詮釋著“服務”的真諦,讓潮州視障朋友的“靈魂和身體”都“跑在了路上”。
“弘揚自強與助殘精神,凝聚團結奮進力量”,這是2025年全國助殘日的主題。林青山說,將通過組織更多的活動,弘揚自強精神,讓視障朋友有機會走出家門參與更多的社會生活,也讓他們感受到更多社會的溫暖和善意。他說:“這就是我自身價值的實現,也是我幸福感的來源?!?/span>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慧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