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篇小說《歸潮》榮獲廣東省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圖書類“優秀作品獎”,該獎項是全省文化文藝類綜合評獎活動最高獎項,是潮州市首部獲得此獎項的文學作品。
《歸潮》圖書,潮州市首部獲省“五個一工程”獎圖書作品。(市委宣傳部供圖)
作家陳崇正歷時一年多采風,創作現實主義題材長篇小說《歸潮》,以“一座宗祠、一座書樓”為意象,用飽含深情的筆墨講述碧河鎮陳、林兩家幾代人的下南洋與歸潮故事,勾連起潮州人遠赴重洋“過番”與抗日救亡的家國史。
為什么要寫這部小說?蘊含著怎樣的情感?5月16日,該書作者、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專業作家、廣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崇正回到故鄉潮州,分享《歸潮》的創作故事,講述對潮州文化的深情與未來展望。
陳崇正于1983年在潮州出生,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潮州人,他認為“書寫潮州是我的責任”。在《歸潮》中,潮劇、潮雕、工夫茶、潮州菜等中華文化瑰寶,廣濟橋、牌坊街、龍湖古寨、小公園、玄武山等名勝古跡以及饒宗頤、洪靈菲等名人志士交融其中,各種獨特民俗的融入,讓這部小說在字里行間都充滿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愛意。陳崇正說:“這部小說包含很多主題,但是其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重新來審視生活,書寫對家鄉的熱愛。在這個基礎上,我對潮州過去百年的歷史進行比較深度地挖掘,而這個過程我認為是一種家國情懷和內發力量,并不需要過多去做裝飾性的推動。”
在書中陳崇正書寫了潮人是如何對待親情、家庭以及國家的,展現了他們在最艱難的生活歲月里的相濡以沫。縱橫時空的交織使《歸潮》的敘事兼具深度與廣度,小說中既纏繞著深厚的歷史情懷以及對中華文化、人情的眷戀,也隱含著世界視野之下對傳統的理性審視。他說,“這些情節是自然而然涌現出來的,呈現一種排山倒海的態勢,慢慢地進入我的文本,最后牽動著我的情緒。”
《歸潮》作者陳崇正。(市委宣傳部供圖)
在陳崇正看來,潮州人不單單是生活在潮州市,而是“海內一個潮州,海外一個潮州”。當他書寫潮州人時,那些描寫海外華僑和潮商當年漂洋過海拼搏的歷史片斷,則構成了《歸潮》故事版圖的重要時空坐標。對陳崇正來說,歸潮也是歸巢。
談及創作歷程與獲獎感受,陳崇正表示,創作期間得到潮州市委宣傳部、市文聯組建的潮州文化專家團隊的大力支持。“整個創作過程中不止我一人在戰斗,很多海內外的專家團隊都給我提供了很大的助力,是他們一起構成了這部小說的底氣。”據了解,自2024年4月小說新書發布會舉辦以來,《歸潮》在潮州書法藝術展、蘇州潮劇藝術展、香港書展等地頻頻亮相,還入圍中國好書2024年6月榜、廣東省出版集團2024年度好書等榮譽榜,湘子橋、龍湖古寨、牌坊街等書中場景更是吸引一批讀者前往潮州親身探訪,促進廣東文化旅游事業發展。
“這部作品被看見、被傳播、被閱讀,是我最大的欣慰。它跟讀者的閱讀共同構成了一個通透的空間,有無限的可能性,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故事中讀到某些讓自己動容的東西,讓我覺得我的作品是活著的,這是最重要的。”陳崇正表示,自己還會不斷創造可能性,《歸潮》對他來說是一個開端、是一個新的開始、是下一場旅途的起點。
“整座城市其實就是一本巨大的書,每一頁都很精彩。”“讀一本書,不僅僅是閱讀一本書,而是通過一本書找到一把鑰匙,去打開另外一個時空的大門。”寄語青年讀者,陳崇正表示,“潮州文化復雜多元,像森林一樣茂密,特別希望書中種種的民俗、整座城市的歷史、整個族群的開闊與智慧,能引發青年讀者研究和學習興趣。”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慧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