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背枇杷惹人愛
□廖本民
行山踏青,腳步徐徐,枇杷深處有家園。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枇杷又熟。那金黃色的果實,令人垂涎。輕嘗一口,滿口香甜有滋味。在潮安區文祠鎮,有一個四季花果飄香的村莊——西社鴨背村。
枇杷開花在深秋早冬,結果在晚春初夏,枝葉四季常青。當你穿行在枇杷園里,四周都是一棵棵的枇杷樹,樹上結著一串串的果子,看著樹上的枇杷果,心情好的感覺,真的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遠處還有連綿不斷的青山,這樣的景色實在美好。
枇杷黃時滿園香,笑語歡聲采摘忙。村民們早早來到田園,揭開蠟紙袋,露出的枇杷果,好像向你講述著自去年入冬之后被藏在里面,長大成熟了的往事……
楊梅空有樹團團,卻是枇杷解滿盤。枇杷培養兩層形,形與行距相匹配,干高行距十分一,樹高行距十分六。主枝開角五十度,外高內低鍋底形,延長枝頭不留花,抬頭長樹頂呱呱。枇杷樹的管理至關重要,除草、施肥、噴藥,特別是施用有機肥,以確保枇杷生長掛果。枇杷結果后,還需要進行疏果和套袋勞作,以提升果實的外觀和口感。只有辛勤付出,才有滿滿收獲。
酸甜枇杷惹人愛。枇杷采摘的季節,讓原本寂靜的山村變得沸騰起來。西社鴨背村種植的“早鐘”枇杷,從陽歷三月份下旬就陸續開始采摘,早熟的品種摘完了就摘其它品種。一直持續到五月份。這段時間是村民們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因為農時至關重要,不容錯過。
光照充足的西社鴨背村,山坡平緩,土壤肥沃,為枇杷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整個西社鴨背村種植枇杷歷史悠久,村民們世代相傳,積累了深厚的栽培經驗和精湛的管養技術,形成獨特看家本領。
西社鴨背村民根據野生枇杷樹進行選育栽培種植,現有白沙、白肉、早鐘、烏葉仔、漢武種、白馬王子等品種。果實甜美多汁,各有特色。發展綠色經濟增加收入。我這個土生土長的鴨背村人,目前在田園山峰上種有38株枇杷。掛果的有20株,看著這些掛果了的枇杷樹,用辛勞換來的收成,我會心一笑。
小時候就聽奶奶講,枇杷果有潤肺、止咳的藥用功效。枇杷葉是治療咳嗽風寒的良藥,枇杷果實清甜潤喉。村民們把摘下來較小的枇杷果削了之后熬成枇杷膏。枇杷果除鮮食外,還可制成枇杷罐頭、枇杷蜜餞、枇杷果酒及飲料等,美味無比。是啊,枇杷性涼,味酸甜,具有止渴、和胃的功效,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C等營養成分。躲在枇杷葉下的一個個橙黃色枇杷,又是一種不一樣的姿態。枇杷不僅好吃,也非常的好看。歲月如歌,生活如水……“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彼脑碌蔫凌司褪敲溃?/span>
枇杷還常出現在一些詩詞中,如“滿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見具袈裟”、“不酸金橘種初成,無核枇杷接亦生”等,這些詩句不僅描繪了枇杷的形態和季節特征,還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哲理。每年,我就在春夏秋冬四季輪回的田園中耕種、忙碌中享受快樂。
閑步枇杷詩韻滿,歸來猶念舊時光,歲月靜好,枇杷已熟,等你來采摘嘍。
編輯|蔡楊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