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江東生態休閑島” 打造城市周末公園
——專訪潮安區江東鎮黨委書記謝振權
潮安區江東鎮四面環江,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地理優勢。去年以來,江東鎮搶抓典型鎮培育創建契機,聚焦農文旅融合發展,推動“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近日,江東鎮黨委書記謝振權在接受潮州日報社首席記者楊燕芳專訪時表示,江東鎮將切實把市委的關心關懷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圍繞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鎮定位,著力構建“一核一環一軸三區”總體空間布局,強化城鎮核心帶動,促進城鄉融合,構建“江東生態休閑島”,打造城市周末公園,為潮州力爭率先實現“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貢獻力量。
江東鎮航拍圖
緊扣“江上綠洲”定位
著力提升休閑服務四要素
楊燕芳:江東鎮素有“江上綠洲”的美稱。市委常委會要求江東要圍繞這一定位,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蹚出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打造城市周末公園。江東鎮將如何抓好會議精神貫徹落實,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新成果?
謝振權: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江東工作,充分體現了市委對江東發展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讓我們備受鼓舞、倍感振奮。江東鎮將認真貫徹落實會議部署,立足鮮美物產、生態優勢、人文歷史、紅色革命四大核心資源,緊扣“江上綠洲”定位,著力提升休閑服務四要素,打造城市周末公園。
一是提升“住”的舒適感。發展城市精品酒店,引導樟厝洲村、下湖村、井美村等具有自然資源稟賦的鄉村開發特色民宿,支持上水頭村、亭頭村等具有交通要道優勢的鄉村開發鄉村精品酒店,同時,對標省市民宿標準提高鎮區現有旅館接待能力,全面提升江東住宿品質。
二是提升“食”的品質感。加強餐飲市場主體培育,借鑒潮州菜制作技藝,以竹筍、江鮮、蔬菜等特色菜拉動餐飲市場熱度,打響“綠色清香,食在江東”美食品牌。謀劃樟厝洲村竹筍美食街,抓緊抓實江東菜脯等區級非遺項目申報工作,打造江東美食新地標、新名片。
三是提升“購”的豐富感。聚焦府前路、中橫路等重點路段,打造文化商業休閑街,培育高品質的休閑娛樂購物綜合空間。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引導地攤、集市等業態發展,提升江東生活煙火氣。謀劃江東農批中心,打造蔬菜輸出基地,讓江東蔬菜走出江東。
四是提升“游”的體驗感。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新業態,高質量推動江東黃金環線建設,以“鄉村旅游+休閑觀光”為主題,謀劃鄉村風景道、主題公園、濱水美食等業態,提升市民游客生態休閑體驗。
長吹人居環境整治“集結號”
著力打造宜居宜業美麗圩鎮
楊燕芳:要想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干凈整潔的人居環境是基礎。江東鎮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思路舉措?
謝振權:去年以來,我鎮以提升人居環境為重點,堅持以拆開路,扎實推進“三個三”攻堅行動,整治亂搭亂建、危舊老厝超4萬平方米,清運垃圾雜物超萬噸,清理溝渠河道超10公里,整治“三線”60多公里,2024年江東鎮成功創建廣東省衛生鄉鎮,樟厝洲村成功入選2023年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名單。我鎮將聚焦補短板、強弱項、提品質、抓長效,長吹人居環境整治“集結號”,著力打造宜居宜業美麗圩鎮。
一是堅持拆建并舉為“主線”。以人居環境整治為重點,按照“抓點、連線、促面”的思路,縱深推進“三個三”攻堅行動,統籌推進環境綜合整治、房屋風貌提升、綠美干道提升等工作,同步推進“三線”整治清存量、遏增量。鞏固提升佘厝洲村、樟厝洲村省典型村建設成效,加快推進第三批省典型村選樹培育,示范全鎮各村推進農房風貌管控、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
二是堅持圩鎮建設為“主導”。加快推動美麗圩鎮“七個一”向“七個N”拓展延伸,接續推進江東大橋入口形象提升和江東紀念館改造項目,不斷提升美麗圩鎮建設水平。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持續完善江東鎮初級中學擴建、文體綜合廣場、生活垃圾收運站、公共停車場等一批民生項目工程,增強鄉鎮聯城帶村節點功能。
三是堅持植綠護綠為“亮點”。聚力綠美生態提升,加快江東鎮綠美示范片規劃設計,促進“增綠添彩”與農文旅融合發展相銜接,推動人居環境以綠為底、向美而行。強化日常維護,將綠化養護融入基層綜合治理體系,構建專賬、專員、專護的常態化管護機制,確保綠化品質的優質性與可持續性。
扛起農業大鎮擔當
擦亮江東蔬菜金字招牌
楊燕芳:江東鎮土壤肥沃,水質潔凈,是粵東主要蔬菜基地,接下來將如何發揮這一獨特優勢,打造蔬菜產業專業強鎮?
謝振權:江東鎮素有“江上綠洲”“魚米之鄉”之美稱,江東竹筍、蘿卜、白茄等特色蔬菜質量上等,遠近聞名,現已完成區級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引進溪東合作社、旺農種子有限公司、聯科農合作社、江東綠洲農莊蔬菜基地等20家農業經營主體,成立農業發展促進會;大力發展亭頭白茄、井美蔬菜等“一村一品”特色產業,農業年產值約2.6億元。
接下來,我們將切實扛起農業大鎮擔當,不斷推動產業提檔、品質提級,不斷擦亮江東蔬菜金字招牌。
一是打造鮮美品牌。依托農業發展促進會,打造“鮮美江東”區域品牌,完善農特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加強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全周期質量安全管理,培育芥藍、竹筍、菜脯、白茄等一大批江東特色地理標志產品,不斷打響江東蔬菜高品質、無公害的知名度。
二是延伸產業鏈條。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等發展模式,積極引入龍頭企業,培育更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推動蔬菜產業規范化建設。謀劃預制菜技術研發平臺,提高筍干、酸筍、菜脯等生產技術,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是發展智慧農業。強化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將先進技術、現代裝備、管理理念等引入農業,推廣無人機播種施肥、機械化收割、高科技溫室大棚等科技化種植手段,助力農民豐產豐收。
四是構建營銷矩陣。深化與盒馬鮮生等國內知名平臺的合作對接,大力發展訂單農業,以銷定產,確保農產品銷路暢通。持續完善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補齊農產品流通短板,保證新鮮品質直抵消費者餐桌。加速搭建農產品電商直播平臺,推動線下批發向多元化、全渠道等方面拓展,將江東特色農產品推向全國乃至全球市場。
五是強化要素保障。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通過農用地集中連片整治、土地流轉等方式破解耕地碎片化問題,為打造蔬菜產業專業強鎮提供土地空間支撐。加快墾造水田、高標準農田建設,建設小型農田水利項目,推動農業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深化產學研合作,精心培育適應“農業+”新業態的復合型人才隊伍,為做好“三農”工作夯實人才基礎。
走好走實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變“流量”為“留量”
楊燕芳:除了擁有蔬菜特色產業,江東鎮綠色生態資源豐富,紅色文化資源突出,將如何搶抓“百千萬工程”實施機遇,走好走實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謝振權:江東鎮擁有溪東合作社、“江上竹洲”竹筍文化園、“革命一老家”、洪靈菲舊居等特色景點,筍季還舉辦“竹筍文化節”等活動,農文旅資源豐富。我鎮將立足資源稟賦優勢,抓住龍湖古寨片區打造農文旅融合發展試點的機遇,積極融入“人文潮安”鄉村振興示范帶,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江東路徑。
我們將強化運營思維,充分發揮下湖村溪東合作社等示范引領作用,因地制宜發展觀光農業、特色餐飲、民宿露營等新業態,培育生態游、鄉村游、農業體驗游等農旅融合產業,推進鄉村農旅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三元塔修繕工程,推動三元塔、沿江村落、紅棉公園等串珠成鏈,打造“一塔一山一渡口”的急水風景區,構建“以塔為核、綠色環島”旅游新格局。深挖仙洲村黃氏宗祠、佘厝洲村“革命一老家”等紅色革命遺址內涵,結合紅砂村洪靈菲舊居展覽館,將文化資源串點成線,打造紅色文化之旅。緊抓城郊地理區位、古城流量端口兩大優勢,完善旅游配套,提升吃、行、游、購、娛、住等要素品質,變“流量”為“留量”。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燕芳
圖片/視頻|蔡鍶桐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