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饒平縣大埕鎮首期第二家筏架式海上鮑魚養殖網箱——廣東省鮑富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的海上鮑魚養殖網箱在大埕灣投入使用。這標志著大埕鎮在推動鮑魚產業向海延伸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也是饒平縣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的生動實踐。
大埕鎮首期第二家筏架式海上鮑魚養殖網箱投入使用。饒融媒
據介紹,廣東省鮑富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的海上鮑魚養殖網箱,包括海上平臺一個以及養殖網格98格,占海面積240畝,每格5米乘5米,每個網格上鋪設了大小一致的筏架,下面垂吊著200個養殖網袋,鮑魚苗每一格(網袋)的下苗投放量是600到700粒。該項目總投資約4200萬元,主要養殖成品鮑魚和龍須菜,預計每年的產值1億元左右,目前已完成30%(第一期)的投產,計劃下半年全面投產。
大埕鎮擁有7.8公里的天然海岸線,海洋資源豐富,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養殖鮑魚。近年來,大埕鎮大力發展鮑魚育苗產業,陸上鮑魚育苗養殖規模3500多畝,每年約有16億粒鮑魚苗從大埕走向全國,年產值超6億元。然而,隨著產業的發展,依賴外地引進、種質良莠不齊等問題逐漸顯現。為破解這些問題,大埕鎮積極推動鮑魚產業鏈向海延伸,打造筏架式海上成品鮑魚網箱養殖,引導養殖戶向規范化、規模化轉型。同時依托省級博士工作站、南海水產研究所科研團隊的技術優勢,為養殖戶提供全方位服務,鼓勵指導養殖戶向上級部門申請海上鮑魚養殖資格。
工作人員作業。饒融媒
為進一步提升養殖技術,大埕鎮積極搭建產學研平臺,加強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動專家人才“下鄉入海”,為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注入人才活力。
鮑魚。饒融媒
對大埕鎮漁民來說,從陸上到海上、從鮑魚苗培育到養殖成品鮑是一次勇敢的嘗試,也是建設海洋牧場、夯實“藍色糧倉”的重要一步。大埕鎮水產養殖協會會長陳福順告訴記者,以前養殖戶大多在陸上進行鮑魚苗培育,然后外銷全國各地養殖成品鮑。這批網箱下水投入使用后,可實現鮑魚苗、成品鮑的自主養殖,延長產業鏈,成品鮑還可以繼續作為育苗親本母鮑。
文字 | 丁玫 饒融媒
編輯 | 翁純
審核 | 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