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專題節目《春日旅游新圖景:“錯峰游”疊加“非遺游”》報道了潮州非遺項目。節目中報道了英歌舞等潮州非遺,并稱潮州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非遺“寶藏之城”。一起來關注:
我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國,春節“申遺”成功后,中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達到44個,展示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今年,春節假期后錯峰出游人數同比已超去年,當“錯峰游”疊加“非遺游”,有什么新玩法?
《哪吒之魔童鬧?!啡急筱y幕,成為中國影史首部票房破100億元以及首部觀影人次破3億的電影。電影里“寶蓮盛開”這段空靈圣潔的配樂,來自中國貴州黔東南州的千年非遺瑰寶“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早在2009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隨著電影的持續熱映,這一傳唱千年的非遺之音煥發出新的活力,也讓貴州侗寨迎來了更多的游客。
肇興侗寨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很多游客奔著侗族大歌而來,這讓村民嬴勇秀家的民宿比往年更忙碌一些。
黎平縣利用非遺資源、傳統村寨,培育文化旅游新場景、新業態,侗族大歌成為當地解鎖文旅發展的“金鑰匙”。眼下,2025年“村歌”大賽舞臺正在緊鑼密鼓地搭建中。
“天下彩燈出自貢”。自貢燈會始于唐宋,有上千年的歷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尤其在作為代表性項目助力中國春節成功“申遺”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第31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自2025年1月開園至3月9日已展出55天,累計接待游客164.7萬人次,與往年相比大幅增加,日常入園游客數量仍在穩步增長。甚至官方網站早早就發布了3月8日園區限流的通知。
大理一直以來都是熱門旅游目的地,今年春節過后,到大理去體驗扎染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成為很多年輕人錯峰出游的新選擇。游客們希望在傳統技藝與時代潮流的碰撞中探尋大理的民族文化。
2024年《黑神話:悟空》橫空出世,年輕游客涌入山西、發現山西、探秘山西。位于五臺山腳下,1800多年建城史的忻州古城開始進入年輕人視野。
忻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盧佩宏抓住流量,將傳統的面塑工藝與現代元素巧妙融合,開發出富有時代氣息的文創產品,不斷拉近非遺與新生代的距離。
同樣是古城,三月的潮州年味依舊濃郁,這里擁有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139項,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7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47項,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非遺“寶藏之城”。
在眾多的非遺項目中,英歌舞尤為火爆。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英歌舞充滿激情與力量,以往只在節慶或特殊場合表演,但如今英歌舞體驗已經成為游潮州古城的必選項。
更多的年輕人奔著這座古城的文化底蘊而來,他們不再只是拍照打卡,而是希望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和歷史。
越來越多游客為了一項非遺體驗奔赴一座城,走進一個村,讓旅途更有“文化味兒”,也讓很多名不見經傳的地方成了旅游打卡的新“頂流”。
來源|央視財經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