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難到驛站找專家,要就業上驛站學本領,想合作去驛站搞點子。”近年來,廣東各地鄉村振興人才驛站“火”了起來。小小的驛站,已經成為解決鄉鎮企業、農戶急難愁盼的攻關站,幫助鄉鎮青年練技能、找工作的中轉站,以人才智慧賦能千行百業的交流站。
“人才咖啡”引才入倉
坐落于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的“郡城義倉”文化創意中心,改建自古代糧倉,古城風貌頗具特色,是廣受歡迎的打卡地。2022年6月,湘橋區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在這里成立,這個古時儲糧的地方如今多了個新功能——儲才。
要種下梧桐樹,方能引鳳來棲。如何讓廣大人才愛上潮州,在這里持續發揮價值呢?湘橋區鄉村振興人才驛站融合當地古城特色和現代潮流文化,打造了全省首家創意“人才咖啡”。驛站融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工藝美術作品展示、休閑文旅于一體,讓來訪交流的專家人才沉浸在千年古街的文化古韻和世界美食之都的“煙火氣”中,體驗一杯“潮咖啡”的“智匯”生活。
“‘人才咖啡’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服務人才的平臺,更像是一個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生態系統。”韓山師范學院地理科學與旅游學院副院長吳雁彬感慨道,這里高效整合了各方人才和資源,通過一系列精心策劃的活動和貼心的服務,真正做到了讓人才與行業需求緊密結合,讓學生們在實踐中成長,為潮州文旅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
作為一家以人文交流為主題的鄉村振興人才驛站,湘橋區鄉村振興人才驛站累計接待各行業領域調研交流123批次,組織人才交流活動105場,參加人數3560人。
依才建檔按需“上菜”
圍繞打造縣域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鎮域產業發展集聚區,粵東、粵西、粵北和肇慶市的鄉村振興人才驛站主動采集產業需求,靶向對接高校、科研院所等各類資源,積極推薦引進產業發展急需緊缺人才,組織開展專家服務基層活動,推動人才與企業、農戶對接,通過項目合作、技術指導、學術交流、技術入股等多種方式,為基層柔性引進產業領軍人才和創新人才。近3年來,平均每年為基層柔性引才超6000人次,促成各地簽約合作項目超600項。
湘橋區的重點企業廣東凱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受益者。2024年7月,9名來自化工、基礎醫學、教育研究等多個專業領域的清華大學博士來到公司,針對“磁珠試劑生產過程操作優化”等項目展開攻關。“通過一系列試驗攻關,他們幫助公司建立了自動化生產線的基礎,不僅減少了人工成本,還使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公司負責人說。
湘橋區鄉村振興人才驛站立足實際,廣泛征集專家人才信息,分類建立高層次人才信息庫與鄉土人才信息庫。同時,著眼團結凝聚鄉土人才,成立湘橋區鄉土人才協會,為676名區級鄉土人才頒證,涵蓋潮菜師傅、鄉村工匠、民間藝人、電商達人等10大類型,開展形式多樣的人才活動,為湘橋區鄉土人才搭建交流平臺。
跨城聯動協同育才
2024年1月,借助深圳福田區駐湘橋幫扶工作隊的大力支持,深圳市鄉村振興技能工作站“落戶”湘橋區鄉村振興人才驛站,為驛站帶來了一股新動能。
2024年7月,深圳、潮州兩地在湘橋區合辦了2024年“百千萬鄉土人才工程”潮州菜職業技能競賽,吸引了40余名湘橋區潮州菜選手同臺競技。競賽收效頗豐,兩名獲獎選手與用人單位代表簽訂聘用合同;深圳報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與湘橋區鄉村振興局、潮丸工廠簽訂了結對幫扶協議;深圳市鄉村振興技能工作站將授予潮州市睿技職業培訓學校“潮州菜實訓基地”稱號;深圳市紫元元公益慈善基金會向潮州市湘橋區慈善總會捐贈了定向用于湘橋區人才培養的10萬元慈善資金,助力湘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
此外,工作站還帶來了豐富的就業機會。“潮菜嫂”是湘橋區人社局和潮州市家政協會共同打造的家政服務品牌,工作站不僅為該品牌提供了培訓平臺,還積極在深圳進行該品牌的宣傳和推廣,帶動了超500人就業,其中有100人前往深圳就業。
如今,鄉村振興技能工作站已經成了湘橋區技能人才的“育種基地”。2024年,湘橋區共培訓“粵菜師傅”641人次、“南粵家政”2068人次、“廣東技工”2850人次。
廣東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粵東、粵西、粵北和肇慶市已建設13個市級人才驛站,在79個涉農縣、600個重點幫扶鎮建設了鄉村振興人才驛站,每年通過市縣鎮三級人才驛站平臺,組織開展各類培訓活動超4000場次。“各級人才驛站已成為鄉村人才振興工作的主要陣地和支撐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平臺。”該負責人說。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