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通道綠樹成蔭、菜園果園綠意盎然、鄉村道路寬敞整潔……放眼潮州大地,鄉村風貌提質煥顏,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隨著“百千萬工程”的深入實施,圍繞“城鄉美”的目標,我市全力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三大革命”“三線”整治等“三個三”攻堅行動,全面鋪開城鄉風貌整治提升,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城鄉風貌換新顏、展特色。截至2024年底,我市農村“三拆”超99萬平方米,整治“兩違”293萬平方米,整治“三線”超5000公里,完成存量農房微改造1.92萬戶,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驅車駛入饒平縣新圩鎮,入口通道的“梅鄉新圩”雕花格外醒目,鎮區道路平坦寬闊,流經鎮區的新圩溪碧綠清澈、風光旖旎。昔日雜亂無章的“蜘蛛網”、亂搭亂建現象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屋檐下整齊規范的電線,一幅美麗圩鎮新畫卷正徐徐展開,這是新圩鎮深入實施“三個三”攻堅戰的具體實踐。
鏡頭轉向潮安區浮洋鎮東隴村。為進一步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東隴村以“三個三”攻堅行動為重點,深入開展清臟治亂、危房改造、池塘整治等行動。全村已完成污水管網建設及明溝暗渠優化,新建簡易公廁兩座并落實專人保潔,生活垃圾村收集、鎮轉運,做到日產日清。此外,該村還對東龍園生活區周邊積淤多年的池塘進行整治,通過清淤、砌石籬、建圍欄、鋪步道磚等措施,提升周邊景觀。
浮洋鎮東隴村。(來源:安融)
樹木綠意蔥蔥,“四小園”生趣盎然……環境的改善讓湘橋區磷溪鎮埔涵村村民拍手稱贊。此前由于歷史原因,埔涵村內存在不少豬牛欄舍和違規搭建物,環境臟亂,道路狹窄,一到雨季,路面積水,交通更加不便。去年,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有力推動下,埔涵村“兩委”堅持以拆開路,建管結合,全力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把拆除違章建筑、危舊房屋、廢棄豬牛欄等作為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實現人居環境和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雙提升”。
聯饒鎮山門村示范“四小園”正在有序建設中。(來源:饒宣)
“現在的線路看起來很整齊,感覺既美觀又安心。”對于湘橋區橋東街道社光村的變化,村民丁女士豎起了大拇指。走在該村村道上,只見電力線、通信線、有線電視線“三線”亂搭亂接、老舊破損、雜亂無章等問題已基本解決,整體線路規范安全、美觀協調,村民對這些變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2023年以來,社光村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開展“三線”整治,進一步營造干凈整潔、平安有序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宜業宜居宜游美麗社光。社光村僅用電工3人、歷時2個月、投入約3萬元,便完成對主村道1750米的“三線”整治,成效令人矚目。
湘橋區橋東街道社光村鄉村小道。(來源:潮湃新聞)
建設停車場、綠美小公園等設施;謀劃帶狀步道小公園、入鎮主要通道等特色節點……這樣的“風貌新變”,正在我市城鄉不斷發生。我市還注重優化利用清拆出的空間,因地制宜開展建設。同時,根據環境綜合提升的整體規劃,以保持風貌統一協調為基本原則,針對清拆點位周邊的具體環境,建設“四小園”、廣場、停車場等設施,實現環境質量的全面提升,塑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美麗家園新景象。
在這場鄉村環境提升的浪潮中,村民們既是受益者,也是參與者。他們積極參與環境整治的各項工作中,用實際行動守護著自己的家園。如饒平縣三饒鎮在城村,就把發動群眾參與作為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利用春節前后節點,進村入戶開展“百千萬工程”宣傳工作,最大限度爭取群眾理解和支持。同時,通過“黨群共建積分超市”“i志愿”平臺等載體,鼓勵引導群眾積極參與農房風貌整治提升、“三個三”等工作。春節期間,累計發動群眾拆除老舊房屋23間700平方米,修繕8間,發動返鄉大學生、青年志愿者參與“清臟治亂”、民俗活動現場秩序管控等13場次,清理亂堆亂放、雜草雜物167處約20噸。
如今的潮州,爭先創優的干事氛圍愈加濃厚,城鄉面貌煥然一新,處處洋溢著美麗宜居的氣息。展望未來,潮州將繼續借助“百千萬工程”的強大動力,加大力度推進“三個三”重點攻堅行動和“東大門”提升工程,不斷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凝心聚力繪就城鄉繁榮發展嶄新畫卷。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玫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