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下午,參加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市政協委員分組審議市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說成績、談發展、話愿景、強信心……分組討論中,委員們踴躍發言。大家充分肯定了市政協過去一年的工作,一致認為報告內容豐富、客觀實際;對2025年工作的謀劃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措施具體,是情系人民、凝心聚力的好報告。
委員們還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就大抓工業產業、提升城鄉風貌、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等話題建言獻策。大家紛紛表示,將積極履職盡責,為潮州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分組討論現場。 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玫
熱議“堅定不移大抓工業產業”
多舉措推動工業產業提質升級
挺起高質量發展“硬脊梁”
工業產業是潮州的立市之本,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所在。“堅定不移大抓工業產業”是潮州今年要干的“三件大事”之一,如何進一步推動產業突圍突破,實現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重點培育、未來產業謀篇布局的有機貫通?在分組討論中,與會政協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如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賦能潮州產業轉型升級?“我市陶瓷、食品、服裝等特色產業亟需通過AI技術實現智能化升級,構建‘技術+政策+人才’三位一體的發展體系,助力潮州搶占新質生產力發展高地。”陳麗敏委員帶來《關于加大力度推動AI技術與產業應用深度融合》提案,她建議,盡快制定以“AI賦能產業升級”為核心的扶持企業發展優惠政策,深化AI與特色產業融合,打造智能化轉型標桿,扶持我市AI科研基地建設,在土地、稅收、財政上給予優惠政策支持;借鑒發達地區在人工智能和傳統產業發展相結合已取得的先進經驗,結合潮州產業基礎現狀,打造AI技術應用一站式服務平臺。通過選取潮州現有產業集群中的高新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為試點,對接傳統制造業產業集群,著力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示范項目,激發更多企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積極性。同時,引進人工智能和制造業結合的應用型高層次專業人才,支持高等院校發起組建跨行業、跨區域的人工智能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
三環集團建成全國首個國際先進水平的百千瓦級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示范應用系統,凱普醫學科學園一期項目封頂,翔鷺300億米光伏用超細鎢合金絲項目啟動建設……在張熱云委員看來,潮州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已經下好“先手棋”,她建議推動“科技+產業”深度融合,做好關鍵技術攻關,立足我市制造業基礎和優勢,積極探索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以技術研發服務為主業,有效整合創新資源,強化源頭技術服務供給,力爭突破一批“卡脖子”產業關鍵共性技術。
“技能型人才是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要加強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為潮州高質量發展培養實用人才。”李盛武委員建議,健全我市技能人才需求預測機制和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研究出臺支持產教融合的地方性法規及政策措施,為職業院校專業設置提供科學有效的指導;根據本地產業發展規劃,合理調整職業院校專業布局,使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緊密對接,提高企業在課程設置中的參與度,共同培養適應區域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完善師資隊伍補充機制,科學規劃教師編制,柔性引進技能型專門人才,推進“新知識+技能訓練+企業實踐”的教師培訓模式改革,提高職業技能教育質量。
共謀鄉村振興發展良策
堅定不移提升城鄉風貌
繪就全域美麗“新畫卷”
近年來,潮州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城市品位日益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如何進一步提升城鄉風貌,實現“全域美麗”?在分組討論中,委員們圍繞這一重要議題展開熱烈討論,建言獻策。
“城鄉風貌提升是推動潮州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對優化產業布局、改善民生工程、提升群眾幸福感等方面都有著重要意義。”黃永南委員建議,優化用地規劃,盤活農村閑置土地和廢棄宅基地,簡化農業項目用地審批流程,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依托沿海地理優勢開發海洋旅游項目,建設沿海旅游觀光帶,深入挖掘饒平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遺跡及人文風情,打造特色旅游線路。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整合茶葉、獅頭鵝等特色農產品資源,發展深加工產業,建設現代化漁港和漁業加工園區,促進產業集聚與景觀優化,為城鄉風貌提升注入強勁動能。
推進城鄉風貌提升工作,找準發力點是關鍵。江瑞珊委員認為,優化規劃設計是基礎,要高度重視建筑外立面、道路、景觀等要素的整體協調性,確保城鄉風貌在空間布局與視覺呈現上和諧統一。要積極推廣新型環保建筑材料與節能技術,例如廣泛應用光伏發電技術,滿足城鄉建設的能源需求,助力綠色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要加強生態建設,大力推進公園、綠地、綠道等生態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城鄉綠色空間,加大對黑臭水體的整治力度,改善水環境質量,打造水清岸綠的生態景觀。要深度挖掘并結合當地特色,精心塑造具有高辨識度的城鄉文化品牌與旅游品牌。通過舉辦特色節慶活動,如展現畬族風情的少數民族舞蹈表演、以坪洋柿餅為主題的美食節、茶區茶樹綠籬觀光節等,提升城鄉的文化影響力與旅游吸引力。
“城鄉風貌提升不僅需要建設,更需要長效管理。”江瑞珊建議,完善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城鄉風貌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為風貌管控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強化執法力量,加大對違法建設等破壞城鄉風貌行為的執法力度,維護良好的城鄉建設秩序。
為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獻計獻策
以僑為橋
為潮州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來,潮州堅持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通過打造世界潮人尋根地項目、設立潮人故里公益基金、開展“美麗僑村”創建等舉措,不斷凝僑心、匯僑智、聚僑力,引領海內外華僑華人與潮州發展同頻共振。分組討論中,圍繞如何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凝聚僑心僑力等方面,委員們積極獻計獻策。
“華僑群體是家鄉建設的重要力量。今年,第二十三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將在潮州舉行,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借助‘僑’資源、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莊學海委員尤為關注“國際潮團聯誼年會”的籌備情況。他認為,潮州要充分發揮僑胞眾多、文化底蘊深厚、產業特色鮮明這三大優勢,借舉辦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契機,將聯誼會機遇切實轉化為潮州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莊學海建議,要以僑為“橋”,拓寬經貿合作新通道。借助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平臺,提前組建專業商務對接團隊,深入調研本地企業合作需求與僑胞商業資源,梳理重點招商項目庫,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如舉辦“云推介會”、海外招商推介專場,向僑胞詳細介紹項目情況、投資政策,激發投資興趣。要以文為媒,在城市核心區域與聯誼會主會場周邊,精心布置潮州文化長廊,集中展示潮繡、大吳泥塑等非遺瑰寶,現場展演制作過程,讓參會者近距離領略工藝精髓;搭建露天潮州音樂與潮劇舞臺,定時上演經典曲目,配合潮州菜品鑒街區,以“視聽味”全方位沉浸式體驗,展現潮州文化生活風貌,讓國際友人感受千年古城文化底蘊,塑造城市文化品牌。
當下,隨著全球經濟的加速融合,潮州企業正積極走向世界,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對接。邱顯哲委員認為,在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涉外法律風險隨之增加,企業對涉外法律了解不足,法律人才匱乏,風險防控能力薄弱,訴訟難度大、成本高等問題凸顯。因此,加強涉外法治建設,為潮州企業“走出去”提供堅實保障顯得尤為重要。“法律服務機構應當加大對涉外法律事務的研究和實踐,為企業提供針對性的法律支持,提高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邱顯哲建議,將涉外法治建設與僑鄉優勢緊密結合,持續健全完善涉外涉僑法治建設工作機制,打造以法護僑、以法助企的法治服務舉措,為僑胞投資創業、企業對外貿易營造公平有序的良好氛圍。
“建議通過打造澳門與潮州合作服務平臺,充分發揮澳門律師業界精通中葡雙語、熟悉澳門和葡語國家法制的獨特優勢,為有意投資葡語國家的企業提供良好的涉外法律服務,協助投資者查明葡語系國家的法律、控制風險。”邱顯哲說,還應加強潮澳兩地業界交流,在涉外人才培養、商事調解和仲裁等方面開展合作,共同提升涉外法治建設水平,為潮企“走出去”保駕護航。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瑩 陳婕 丁玫
編輯|翁純
審核|龐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