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高速黃岡出入口,綠化島喬木、灌木綠意豐盈;國道G228線汾水關至碧崗及進港大道示范路段,道路兩旁綠化喬木整齊排列,隔離帶草木郁郁蔥蔥;潮安區沙溪高速出口紅旗路段,沿街商鋪外立面正加緊改造,街區“顏值”進一步提升……
國道G228線饒平與詔安交界路段平坦寬闊,風景靚麗。 陳宏文 攝
今年來,我市堅持將建設好廣東“東大門”提升工程作為縱深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聚焦機制優化、聚焦精品項目、聚焦環境提質、聚焦發動群眾,以由閩入粵重要門戶路段風貌提升為牽引,沿線連片推進產業提級、風貌提質、綠化提升、管護提檔,致力打造“點上有風韻、線上有風光”的高品質入粵門戶。如今,20條重要門戶道路30個提升項目建設基本完成,沿線531公里風貌品質得到全面提升。
在建設廣東“東大門”過程中,我市聚焦機制優化,將提升工程作為全市各級“書記工程”,制定工作方案,推動“一鎮一策”“一村一策”規劃設計。市委主要領導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統籌推進工程建設,深入鎮村一線研究推動和解決問題。成立工作專班,落實各市直有關單位、縣區、鎮街成立指揮機構,形成“1+N”工作體系。
驅車從沈海高速錢東出入口進入饒平,呈現在眼前的是一片詩情綠意。 蔡鍶桐 攝
作為建設好廣東“東大門”提升工程的重要地段,饒平縣錢東鎮下足功夫對錢東高速口至李厝村等8條風貌帶進行優化提升,對沿線商鋪、房屋統一設計建設特色屋檐、山墻等,推動沿線補綠添景。
明確建筑風格、建筑色彩、建筑材料和施工技術等要求,是我市聚焦精品項目,有序推進房屋風貌提升的舉措之一。為確保工程質量,我市成立市縣兩級質量監督小組,常態化開展“四不兩直”檢查、現場落實問題整改。建立項目可視化平臺,全面展示項目的基礎信息、進展情況,及時掌握項目動態,由專班匯總各項目施工進度,并根據施工狀況及時進行督促指導。
在望京坪村,一面面五彩斑斕的彩繪躍然“墻”上。 吳育杭 攝
饒平縣柘林鎮柘北村新建成的公共服務綜合體功能齊全,風吹嶺省級綠美示范點草木蔥蘢、層林疊翠;走進潮安區萬峰林場望京坪村,一面面五彩斑斕的彩繪墻生動講述著該村推進“百千萬工程”取得的豐碩成果;在湘橋區官塘鎮美麗圩鎮入口,一只銅牛雕像在道路一側“昂首闊步”,這是該鎮的門戶新標識……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得益于我市聚焦環境提質,突出“清拆開路”,推進“三個三”重點攻堅,塑造多元融合新風貌。通過三個月攻堅整改和長期行動相結合的方式,帶動全市農村“三拆”超5萬平方米、“兩違”整治達293萬平方米、“三線”整治1843千米。
我市還深入挖掘潮州傳統建筑文化元素,在房屋外立面提升中融入小披檐、花格窗等文化元素構件,打造“潮味”建筑景觀。同時,實施“干道擴綠”行動,開展“綠美公路”示范創建,完成全部高速出入口首期綠化品質提升。突出“門戶標志”,在省際和高速出入口等重要交通樞紐區域設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瓷都”“世界美食之都”等主題景觀小品,成功打造潮安區省道S231線鳳凰茶谷、饒平縣G228線至進港大道等8處彰顯地域文化特質的入口門戶。
為做好群眾工作,我市一方面組織鎮、村干部常態化進村入戶解釋相關政策、消除群眾顧慮。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合理劃定清拆紅線,最大限度爭取群眾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積極動員引導群眾及在外僑胞、本地企業參與提升整治行動,激發共建共享新活力。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育杭
編輯|蔡楊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