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氣漸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去泡溫泉。在寒冷的季節里,泡溫泉是最受歡迎的休閑活動之一,它可以幫助我們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環,減輕疼痛,促進新陳代謝和美容養顏。溫暖的泉水、氤氳的水汽、舒緩的水流,這一切似乎都與“中暑”這個詞無緣,然而你不知道的是,溫泉的熱情也可能變得過于熾熱,泡溫泉也可能泡出熱射病,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中暑。
資料圖片。
什么是熱射病?
熱射病是在高溫高濕的情況下,人體產熱和散熱的平衡失調,導致一系列器官和機體損傷,從而形成嚴重的熱損傷。如果不及時治療,熱射病可能導致器官衰竭、腦損傷甚至死亡。
溫泉的溫度通常比人體正常體溫要高,一般在37℃至42℃之間。人體有復雜的體溫調節系統,可以通過皮膚、汗腺和血管來維持體溫的穩定。當我們置身于溫泉中,水溫高于體溫,身體會通過血管擴張來增加熱量的散發,以保持體溫的平衡。在溫泉中,雖然水的比熱容較大,能夠吸收和儲存更多的熱量,但同時也意味著人體會持續吸收熱量。所以,如果泡溫泉的時間過長,或者溫泉水溫過高,人體散熱機制可能無法跟上熱量的積聚,導致體溫升高,最終引發熱射病。
泡溫泉時出現以下癥狀需警惕
請注意,如果在泡溫泉時遇到以下表現,那是身體給我們發出嚴厲警告:
1.體溫升高:出現體溫異常升高,達到40℃或更高;
2.皮膚改變:出現皮膚發紅,可能伴隨出現皮膚干燥、無汗;
3.呼吸急促:出現呼吸速度加快,超過20次/分,吸氣吐氣量小;
4.心率加快:出現心跳加速,心率大于100次/分,脈搏微弱;
5.胃腸道癥狀:出現惡心、嘔吐;
6.肌肉痙攣或無力:出現全身肌肉,尤其是四肢肌肉不自覺抽動;
7.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出現頭痛、煩躁不安、嗜睡、意識模糊、癲癇,甚至昏迷等。
泡溫泉的注意事項
溫泉有著不可抗拒的魅力,我們在享受溫泉的同時也應該謹慎對待。下面提供幾點建議。
1.控制時間:泡溫泉的時間不宜過長,建議每次控制在15至20分鐘,然后應離開休息一段時間再泡。
2.監測體溫:泡溫泉前后監測體溫,如果體溫過高,應立即離開溫泉。
3.避免高溫:避免進入水溫過高的溫泉池,對于健康人而言,37.8℃以下的水溫比較安全,超過40℃的水溫可能引起危險,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在泡溫泉時,也應注意自己所坐的位置,避免離熱源或溫泉出水口過近,以免燙傷,同時避免將上胸部、雙上肢、頭浸泡在溫泉里,以免出現溺水現象。
4.適當補水:泡溫泉時會加速體內水分的蒸發,因此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少量飲食,避免飲酒,以免出現脫水、低血糖等。
5.泡后保暖:溫泉泡完后建議用熱水洗澡,避免用涼水沖澡。
6.注意身體狀況:如果感到不適,如頭暈、惡心、體溫過熱或其他不適,應立即離開溫泉并尋求醫療幫助。
溫泉,是大自然的饋贈,它能治愈我們的身體,帶來歡樂的享受,但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讓我們正確安全地享受溫泉,逃出溫泉的“熱陷阱”。
作者簡介:
劉雅潔,潮州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2009年畢業于南方醫科大學。現任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重癥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臨床技能培訓指導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院協會敘事醫學與健康專業委員會委員、潮州市重癥醫療救治聯盟和重癥醫學治療控制中心委員。擅長多種生命支持技術,在休克、多發創傷、重癥感染、膿毒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急性中毒、重癥肺炎、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作者|潮州市人民醫院 劉雅潔
編輯|蔡楊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