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旗飄揚 先鋒領航 繪就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潮州黨員干部奮戰在“百千萬工程”最前沿
郡縣治,天下安;郡縣富,天下足。
放眼潮州大地,“百千萬工程”正如火如荼地推進——建設好廣東“東大門”提升工程讓入粵干道沿線風貌清爽升級,“三清三拆三整治”拆出空間、拆出美麗,“三線”整治擦亮鄉村天際線……
在“百千萬工程”的每一個場景中,處處都有黨員干部真抓實干的身影。從一線總指揮到施工隊長,再到領頭雁,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皆積極響應,深入田間地頭,傾聽群眾心聲,實打實解決問題訴求,始終奮戰在“百千萬工程”的最前沿,以實際行動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朝著更高水平更高質量邁進。
大抓機制促落實
黨員干部呈現新干勁
抽調45名市管干部、年輕科級干部和業務骨干到市“百千萬工程”指揮辦及各工作組,選派市級骨干到“百千萬工程”省典型鎮、市示范村任職掛職,選優配強駐鎮幫扶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村“兩委”干部、對口幫扶協作四支隊伍,推動30名市直年輕干部下沉鄉鎮一線督戰參戰……


潮州市“百千萬工程”基層宣講團分赴各地開展活動,激勵廣大干部群眾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扎實的作風投身“百千萬工程”建設。
領導干部是“關鍵少數”,必須在“百千萬工程”主戰場擔當作為。潮州堅持以上率下,充分發揮好“一線總指揮”“一線施工隊長”和“領頭雁”作用,健全干部擔當作為的激勵和保障機制,以創先爭優、苦干實干的勁頭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優化指揮調度。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堅持“一周一調研、一周一專題、一周一督辦”,帶頭督辦“百千萬工程”事項85項。市縣指揮調度到鎮村,每位市領導掛鉤1到2個鎮并直插到村,今年來市領導全覆蓋開展鎮村督導712次,推動解決問題349個。各級指揮辦組織架構重塑,市指揮辦隊伍選優配強,有效提升指揮辦運轉效能。
——優化工作制度。我市建立“每周二‘百千萬工程’推進日”“市委常委會常態化聽取鎮街匯報”制度,落實市縣領導“一周一下鄉、一周一協調”、鎮村領導“一周一計劃、一周一反饋”,打造“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機制;深入開展三輪典型鎮村“大督查”,曬成績、亮排名,賽龍奪錦、比學趕超,進一步將壓力轉化為實干動力。
——優化評價機制。潮州把工作開展情況與干部任免掛鉤,提拔晉升48名敢于擔當、實績突出的干部,調整14名鎮街書記,全面樹立獎懲鮮明導向,激勵引導更多黨員干部投身到“百千萬工程”中。
新機制提振起黨員干部的新狀態。如今,“加快干、比著干、爭著干”已成為全市黨員干部的思想自覺和行動共識。
“市委常委會專題聽取聯饒鎮推進‘百千萬工程’相關工作匯報,充分體現了市委對聯饒鎮的關心與支持,也更加堅定了我鎮沿著高質量發展道路砥礪前行、奮力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新突破的信心與決心。”饒平縣聯饒鎮黨委書記張少輝表示,聯饒鎮將緊扣市委常委會會議精神,圍繞專業鎮功能定位,下大力氣“培典型、強產業、揚特色”,奮力將聯饒打造成“饒平縣城近郊工業、生態休閑旅游服務城鎮、優質高效農業生產基地”,乘勢而上推進“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勠力攻堅見成效
黨員干部獲群眾點贊
近段時間,潮州聚焦人居環境提升,大力清臟治亂,深入實施“三個三”集中攻堅行動,在全市范圍內掀起整治熱潮。農村“三拆”等99萬平方米,整治“兩違”293萬平方米,整治“三線”超5000公里,打造“美麗庭院”1595個,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潮安區彩塘鎮仙樂二村干部、黨員、志愿者齊心協力對轄區內主次干道、房前屋后等區域開展全面的“清臟治亂”大行動。
而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廣大黨員干部的擔當作為。
在潮安區金石鎮廖厝村,巷道拆違拓寬、環境衛生清理和污水處理池打造等民生工程正有序推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廖奕桐主動扛起“頭雁”職責,堅持以“思想工作在先、文明執法在后”原則,帶領村“兩委”干部、村民代表等做好群眾的宣傳引導、政策解釋工作,破解“清拆難”問題。如今,漫步廖厝村,村道寬敞平坦、環境干凈整潔,不少村民家門口的閑置地更是被改造成了生機盎然的“四小園”,供村民休閑娛樂。
近段時間,在潮安區萬峰林場望京坪村,無論是道路兩側、河道溝渠,還是房前屋后、田間地頭,都可以看到干群們拿起鐮刀、鏟子清理垃圾雜草的身影。為把民生愿景變成幸福實景,望京坪村黨員干部以身作則,帶頭清拆自家的雞舍、廁所等,再發動村民清理房前屋后。“在村委的動員下,我鏟除了自家老舊房屋的墻面,并重新進行粉刷。”村民藍劍輝說,村里環境越來越美,大家做事更有干勁了。

市直選派掛職干部與饒平縣三饒鎮干部在國道G355三饒段沿街亂搭建清拆現場協調指揮。
建設好廣東“東大門”提升工程是潮州縱深推進“百千萬工程”的自選動作,也是特色亮點。在推進清拆工作時,饒平縣三饒鎮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對涉及群眾逐戶實名登記造冊,現場劃定清拆紅線,準確核算清拆面積,保證清拆點位清晰明了。在城村黨委書記陳彩琴帶領村“兩委”干部,分組分工、因地制宜,上門入戶發動群眾,鼓勵群眾進行自拆,讓清拆工作更具“溫度”。

市直機關干部在潮安區古巷鎮古二村與當地干群合力清理房前屋后垃圾雜物。
清拆只是基礎,常態化保持和后續維護才是根本。整潔干凈的村道巷道,隨處可見的綠樹紅花,清澈見底的一池碧水……走進饒平縣東山鎮湖嶺村,村莊的可喜變化映入眼簾。湖嶺村建立“村支書親抓、分管干部具體抓、‘兩委干部’包片抓、駐村干部協助抓”農村環境管護長效機制,由點帶面,實施分片分段分點分類定人定責,推動環境整治工作落到實處。同時,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老黨員、無職黨員設置村規民約、環境衛生等7類監督崗,涂細弟便是環境衛生監督崗的負責人。“每天我都會到村里各處轉轉,給村里的環境衛生‘找茬’,也會提醒商戶做好‘門前三包’工作。”
清理雜草垃圾、清除堆積雜物……一到周末,湘橋區黨員干部便拿起掃帚、鉗子等工具,全體出動,分赴各基層村居大街小巷,參加“清臟治亂”志愿大行動。事實上,近年來,每個周六上午,湘橋區都以“區領導+街道社區黨員干部+志愿者+區直聯部門”多方聯動的方式,常態化開展村(社區)“周末環境衛生大整治”,身體力行帶動百千萬群眾投身家鄉建設。
從一個個村到一個個施工隊長,在鄉村風貌“蝶變”的背后,是潮州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奮戰一線、攻堅克難的成果。大家直面問題,倒排工期,掛圖作戰,進村入戶發動群眾,用最大決心、最硬舉措、最高標準,扎實推進各項工作,讓所在村莊、鎮街發生群眾可感可及的變化,讓潮州發展成色更足。
富鎮強村促振興
黨員干部帶群眾致富
在饒平縣三饒鎮溪西村的禾田稻浪中,致富帶頭人劉維才的身影尤其顯眼。他帶頭種植“三饒香米”,牽頭成立山美香水稻專業合作社,讓幾近絕跡的“三饒香米”起死回生,成為富民興村的拳頭產品,年產值達2000多萬元。2016年,他當選為溪西村黨總支書記,以“領頭雁”的身份繼續帶領村民發展。如今的溪西村面貌煥然一新,村民人均年收入有了明顯提高。

三饒鎮溪西村“三饒香稻”種質繁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示范基地。
“頭雁”領航“群雁”隨。如今,像劉維才一樣的致富帶頭人在潮州不斷涌現,且正在成為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領頭雁”。為全力服務“百千萬工程”,潮州開展基層黨建“斬尾攻堅”三年行動,實施干部隊伍“選優配強”、集體經濟“消薄攻堅”、黨群服務中心“落地提升”,調整村(社區)“兩委”干部396人,投入1340萬元獎補44個鎮村(社區)建設黨群服務中心,投入5200萬元開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試點,打造13所五星鎮級黨校,以組織振興引領鄉村振興。
2021年6月,隨著《廣東省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方案》的出臺,廣東創新開啟史上規模最大的幫扶行動。
位于潮安區歸湖鎮的溪美村,正是在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經濟聯合社,整合盤活鳳凰溪溪美段兩岸土地,統一規劃規范農家樂發展場所,以“土地發包”的方式讓村民承包經營,實現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轉變。2023年,溪美村年接待游客約150萬人次,年創收約6000萬元,集體經濟年收入增加70多萬元,真正做到了經營者、村集體、農戶三方共贏,還入選了全省“20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典型案例”。
磷溪鹵鵝歷史悠久,風味獨特,深受食客追捧。駐湘橋區磷溪鎮工作隊將鹵鵝作為推動磷溪鎮產業振興的突破口,推動籌備鹵鵝協會成立,鼓勵鎮內鹵鵝企業規范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開展“溪口鹵鵝”專題直播帶貨授課,推動鹵鵝銷售半徑從省內輻射至全國。
鄉村在變,初心不變,新一輪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接續奮戰在“百千萬工程”前沿。饒平縣浮濱鎮是中國嶺頭單叢茶之鄉,擁有300多年的茶葉生產歷史。浮濱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員吳振海告訴記者,自7月份進駐后,工作隊聯合市農科中心茶葉研究所專家,先后到黃正、麥園、大新溪等村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講座,提高茶農的種植加工技術和應對臺風、暴雨等自然災害的能力,助力浮濱鎮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從人居環境整治到基礎設施建設,再到鄉村產業發展,一面面鮮紅黨旗始終飄揚在潮州街頭巷尾,一道道紅色身影始終活躍在潮州每個角落。
藍圖已經繪就,逐夢惟有篤行。全面推進“百千萬工程”,實現“一年開局起步、三年初見成效、五年顯著變化、十年根本改變”的目標任務,關鍵在人,關鍵在干。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加力提速實施“百千萬工程”,為再造一個新廣東貢獻潮州力量。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燕芳 蔡婧怡
圖片|黃春生 指宣 潮湃新聞
編輯|蔡楊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