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引客來,邁向綠富美。近年來,圍繞“百千萬工程”,潮安區鳳凰鎮叫水坑村持續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依托其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大力推動茶葉產業的發展,積極探索和拓展鄉村旅游的新路徑,為當地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點和活力。
晚秋時節,叫水坑村的景色分外宜人,竹林成蔭,泉水潺潺。
百年紅椎樹下,工人們正在割掉雜草,為小園景“梳妝打扮”;村道邊,工人們正在清除腐朽變形的竹籬笆,讓村道恢復整潔美觀。“清臟治亂,提升顏值是我們近期的工作重點。”叫水坑村村務助理林穎介紹,保潔員每天都會對路邊雜草進行及時清理,清運生活垃圾,及時維護基礎設施,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況。
百年紅椎樹下,工人們正在割掉雜草,為小園景“梳妝打扮”。
村道邊,原本的竹籬笆腐朽變形,工人們清除后再收拾干凈,讓村道恢復整潔美觀。
說起這些年的變化,村民林寶輝滿心欣喜。他告訴記者,近年來,村里的面貌煥然一新,干凈整潔,游客來了也經常夸贊,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賴以生存的茶產業加速發展。
叫水坑村平均海拔達到760米,有粵東保存最完好的600畝原始森林和1400畝獨具特色的毛竹林,約有450畝茶園,年產約1.5萬公斤茶葉,是國家森林鄉村、省首批文化與旅游特色村。依托這些寶貴財富,叫水坑村大力探索“鄉村運營”模式,村民通過開設農家樂、民宿等促創業促就業,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山水茶居”是叫水坑村民宿的特色主題,全村現有民宿客棧7家,特色客房96間,均系村民自辦自營。
“‘山水茶居’是叫水坑村民宿的特色主題,全村現有民宿客棧7家,特色客房96間,均系村民自辦自營。”林穎介紹,全村民宿不僅環境整潔舒適、設施設備完善、服務接待規范,且均配設茶藝室、書吧等獨立文化空間和設備設施,吸引了許多游客慕名而來,體驗慢生活,享受自然環境。
茶香四溢,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欣賞竹林風光并品嘗香茗;鳳凰單叢茶也拓寬了銷路,村民“錢袋子”也鼓了起來。
“茶葉產業的興起不僅顯著提升了村民的經濟收入,還為叫水坑村創造了眾多的就業崗位。越來越多的當地居民開始轉向茶葉的種植與加工行業,逐漸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茶葉產業鏈,這一變化為叫水坑村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林穎表示。
如今,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故事正在叫水坑村不斷續寫。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慧 林宗楷
圖片|黃慧
編輯|蔡楊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