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撂荒地”變成“收益田”,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引入社會資本,調動農民參與,因地制宜發展“稻蝦種養”特色產業;建設綜合性民宿基地,從點上發力激活鄉村運營“一池春水”……眼下,“百千萬工程”正在潮安區赤鳳鎮水口村如火如荼地推進。
水口村俯瞰圖。
近年來,水口村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契機,系統推進農業農村改革,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通過盤活閑置資產、做大農村特色產業、豐富農文旅融合發展業態等,進一步激活村集體經濟引擎,實現村民共享村集體經濟發展紅利。
水口村位于潮州北部山區,是純農業鄉村,大部分村民進城務工。因缺乏勞動力耕作,該村大量土地撂荒。水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少彪介紹,2022年,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的協助下,水口村推動撂荒土地流轉活化,由村集體統一向農戶簽署《土地使用權流轉協議》,對土地進行集約化,整合成片,以“村集體+企業+農戶+幫扶單位”的合作經營模式,打造稻花蝦特色綜合種養示范點,這才有了眼前的“一畝雙收、糧漁雙贏”的情況。
澳洲淡水龍蝦。
據了解,“稻蝦綜合種養”即在水稻田放養龍蝦,水稻為龍蝦提供生活環境和有機食物,龍蝦為水稻松土增肥,增加氧氣供應量并吞食害蟲,從而實現“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綠色發展”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經濟和生態效益顯著。
“前期經過多次試驗,最高產值可以達到850斤。就去年的市場價格而言,一畝凈利潤差不多3萬元。”黃少彪說。
在前期技術探索的基礎上,為降低養殖成本和風險,擴大產業規模,水口村推進澳洲龍蝦鄉村振興車間建設,成功攻克育苗關鍵技術難題,為潮州乃至粵東地區的稻蝦種養推廣提供上游支撐。為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水口村因勢利導因地制宜,打造集科研、實驗、科普和宣傳等功能的農業科技綜合車間,現在綜合車間和65畝的二期基地正在建設中。
稻花蝦的美味吸引了眾多食客前來嘗鮮。水口村抓住機遇,結合現有的特色民宿資源、藍龍主題餐廳、法治長廊和登山步道等文旅資源,打造“漁耕田趣”農旅體驗園,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打造特色民宿,滿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為進一步滿足游客多元化需求,水口村配套建設8棟有前庭后院的輕鋼結構民宿,投入50萬元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試點工作專項資金,用于新建民宿配套停車場和采購民宿配套電器設備。同時,在多方合力下,投入20萬元建設民宿配套餐廳,奠定農旅發展基礎。接下來,水口村將繼續延伸稻蝦產業鏈,以產業帶產業引導周邊發展,打造集“民宿+山谷+農田+溪流”于一體的生態農旅產業區,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宗楷 通訊員 吳純
圖片|赤宣
編輯|蔡楊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