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湘橋區第七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召開,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湘橋實踐作出部署安排,吹響了以新的改革實踐奮力打造更加繁榮美麗的中心城區的沖鋒號角。記者梳理了全會報告的八大關鍵詞,看湘橋新一輪改革重點。
湘橋區緊緊抓住經濟體制改革這個“牛鼻子”,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全會報告提出,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有平臺投資運營專業化水平,提升核心競爭力。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出臺支持民營企業投資重大基礎設施、進入重大應用場景等一攬子政策,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發展。要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要提升對外交流合作水平,深度參與“粵貿全球”、“粵貿全國”計劃,助力企業“走出去”搶訂單、拓市場。
湘橋區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做到“新”的育成和“舊”的改造,構建特色和優勢突出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全會報告提出,要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引導陶瓷、食品、服裝等傳統優勢產業向智能家居、現代食品、時裝等新賽道轉型升級。要推動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布局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要推動產業園區平臺擴容提質,抓好鐵鋪瓷泥產業轉移園、官塘園區等縣域特色產業園區擴容提質,扎實推進省級陶瓷特色產業園區、省級現代預制菜(鹵鵝)產業園申報工作。
湘橋區將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以改革驅動創新,以高水平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全會報告提出,要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深化集團化辦學、結對幫扶、中小學教師“區管校聘”等改革舉措,推進韓東片區一批重點學校新建擴建項目。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入實施工業技改、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等行動,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實施產業“新工匠”培養計劃,拓寬展翅計劃引才渠道,完善教育、醫療、科技等重點領域人才自主培養機制。
湘橋區將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優化完善“百千萬工程”集成式改革,從體制機制上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持續釋放區鎮村發展的活力和潛能,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全會報告提出,要突出“強縣”提升綜合實力,優化產業平臺,開展跨區域產業合作,創新發展各類園區“產業飛地”、“反向飛地”利益分享機制,協同打造區域特色產業園區。要突出“富民”壯大集體經濟,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推動官塘牛肉、磷溪鹵鵝、鐵鋪水果等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打造鄉村民宿、鄉村酒店,培育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培育農民唱主角的多層次經營主體。要突出“品質”抓好風貌管控,深化“三個三”集中清臟治亂行動,以建設好廣東“東大門”提升工程為牽引,串點連線成景打造“一江兩岸、韓水宋城”等3條示范帶,塑造山水與人文有機融合的城鄉風貌。
湘橋區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建設“林城相擁、花滿鳳城”的花園式中心城區。
全會報告提出,要深化擴綠興綠護綠機制,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牽引,持續開展林分優化、林相改善,打造郊野公園、山地公園、森林鄉村等綠美示范點。要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開展揚塵污染防治,強化瓷泥行業綜合整治提升,讓城市環境衛生底色更足。要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因地制宜建設光伏、充電樁,推廣節能低碳和清潔生產技術裝備。
湘橋區將堅定踐行“兩個結合”,統籌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改革激發文化生命力、創造力,讓“山水宋城、詩意湘橋”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
全會報告提出,要強化正面宣傳引導機制,擦亮“遇見湘橋”、“潮心‘湘’印”外宣品牌,講好湘橋故事、傳播湘橋好聲音。要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推動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健全文旅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全面加強“世界美食之都”品牌營銷,推廣“府樓猴”IP、非遺手信等爆款文創產品,推動旅客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要大力培育社會文明風尚,完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制度機制,改進創新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工作機制,鞏固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湘橋區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發展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
全會報告提出,要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工作機制,豐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團組織聯系服務人民群眾的內容和形式。要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辦好年度十件民生實事,讓改革真正體現利民惠民。要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繼續辦好長者食堂、長者發屋,讓老年人頤養天年。完善普惠育幼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
湘橋區將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構建新安全格局,持續鞏固平安廣東建設“一星平安鼎”成果,努力打造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全會報告提出:要深化法治湘橋建設體制改革,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協同推進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改革,提升全面依法治區水平。要健全維護國家安全工作機制,完善大安全大應急框架下應急指揮機制,開展綜合應急能力提升大輪訓大練兵,切實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作者|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梁佳濤
編輯|蔡楊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