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湖村的黨建文化公園里綠樹繁茂如蓋,池塘里錦鯉嬉戲游弋,舒適優美的環境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休閑娛樂,而坐落于園內的池湖村人大代表聯絡站,也成為了群眾與人大代表開“茶話會”推動解決民生問題的溫馨場所。 ????????????????????
去年以來,楓溪鎮人大堅持“硬件”“軟件”兩手抓,對池湖村人大代表聯絡站進行改造提升,通過設立選民接待區、會議區、代表書屋等,以站點為載體,引導人大代表從細微處著手,關注民生“微實事”,參與村居“微治理”,充分發揮代表主體作用,助力解決一個個群眾反映強烈的“揪心事”,不斷提升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推動鄉村振興、加強基層治理、解決群眾問題糾紛、立法征詢等方面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人大代表接待選民。市人大辦 供
今年年初,人大代表在進站接待群眾活動中得知,池湖村至田頭何段的綠化帶植被生長過于茂盛,遮擋了過往司機視線,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對此,代表們及時將問題收集反饋給楓溪鎮規建辦,得到鎮規建辦迅速響應,組織人力對該路段的路樹進行了修剪,及時消除視線障礙。在楓溪鎮十八屆人大六次會議上,“新風路、綠榕南路、護堤路綠化提升工程”經過票決,被確定為楓溪鎮2024年民生實事項目。這一解決過程,正是人大代表利用站點推動民生實事項目從“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轉變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生動實踐。
“堤頭村至云步環鄉路口的信號燈設置不合理,導致交通頻繁擁堵,甚至引發安全事故,對村民的出入安全造成影響,對周邊工廠的生產也帶來較大的影響。”群眾到站向人大代表反映了這一長期困擾他們的問題后,楓溪鎮人大高度重視,組織時值進站履職的市人大代表徐先蘭前往云步村實地調研、走訪群眾,進一步摸清實際狀況。經過一番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徐先蘭撰寫了一份《關于取消護堤路云步村環鄉路口段交通信號燈的建議》,以人大代表閉會期間直通車的形式向市人大常委會提出書面建議,借力“代表談交通”微信平臺,創新運用“建議意見+@相關職能部門”形式,讓“交通微實事”在“代表提、政府辦、人大督”的閉環中落地見效。在人大代表與聯絡站的持續關注和努力下,問題得到市公安局的高度重視,組織相關部門對該路段進行了實地調研勘察,制定《護堤路沿線優化方案》,預計投入200多萬元對護堤路的道路交通環境進行整體優化改造,屆時,困擾群眾的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人大代表進站接訪群眾。市人大辦 供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鄉治理各種問題矛盾也隨之而來,出現了“粵海新區的一些樓道堆放著許多居民廢棄的家具、家電等大件物品,這些雜物既影響了居民出行和小區環境,也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福安路口流動攤販占道經營,造成交通堵塞,還多次發生行人摔倒事件”等這樣關乎群眾日常生活的糟心事,經駐站代表收集反映,也逐一推動落實解決。
此外,為讓代表履職工作更接地氣、更貼近人民群眾的需求和利益,有效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楓溪鎮人大將每月十五日定為人大代表接待選民日,積極組織人大代表進站聯系群眾、收集民情、回應訴求,不定期邀請政府職能部門領導到該站參加代表小組的調研、視察、監督活動,由職能部門現場聽取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協調解決相關困難問題,暢通了代表督促部門辦好民生“微實事”的渠道,切實提高了代表的履職實效。
“有苦到站里來訴,有事到站里來說,有人大代表‘操心’,我們就省心。”自2024年1月份改造提升啟用以來,池湖村人大代表聯絡站開展調研、監督、交流、培訓、宣講等活動10多場次,接待群眾30多人次,收集意見建議40多條,推動解決問題8項,形成代表建議7條。該站正逐漸成為楓溪各級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履行職責、開展活動的重要依托,有效解決了許多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架起了民呼我應的“連心橋”。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嘉爍 通訊員 市人大辦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