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饒平縣黃岡鎮大畔寮村,村居和諧、文明和美的鄉村文化空間令人眼前一亮:花卉苗木生機勃勃,樹蔭掩映之下村里的男女老少紛紛利用文體廣場上的運動器材鍛煉身體,農家書屋內村民廣泛借閱書籍……“現在我們的村莊環境越來越優美,健身器材也很齊全,自從文體廣場建成后,這里就成了我們帶孩子運動鍛煉的首選之地。”提起村莊文體廣場建成后帶來的種種便利,大畔寮村村民林曉虹喜不自勝。
大畔寮村貌
這番景象,是大畔寮村營造和美鄉村文化空間的一個縮影。作為全省首批“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大畔寮村加強規劃布局,整合各類資源,精準施策,不斷創新,全力推進鄉村文化空間營造提升行動,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走進農家書屋,一排排整齊的書籍映入眼簾,年輕的村民余澤松正埋頭查閱著關于花卉種植的知識,“遇到種植難題時,我都會來這里找答案,這些書籍不僅解決了我的實際問題,還拓寬了我的知識面。”余澤松感慨地說。豐富的文化供給得益于大畔寮村對鄉村文化空間的科學規劃。大畔寮村按照“六有標準”,整合運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因地制宜對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進行改造提升。平時組織村民在文化廣場開展乒乓球賽、戲曲表演、電影放映等文體活動,盤活文化空間,用多樣的文化服務點亮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大畔寮村農家書屋
為進一步提升鄉村文化空間效能,大畔寮村廣泛吸納駐村干部、青年學生、返鄉創業青年、退休干部等各方面人才,動員本地道德模范、先進典型、種植能手等群體加入村文化人才隊伍。積極引智賦能文化深度挖掘。今年,大畔寮村特邀高層次人才,到村開展“感受農耕文化 守護糧食安全”主題讀書分享會,讓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學習現代農業知識,感受優秀農耕文化。
榕樹下,清風間,“板凳課堂”別開生面。打造榕樹下“板凳課堂”宣講品牌是大畔寮村深化文化惠民,豐富鄉村文化空間內涵的重要舉措。除此之外,大畔寮村還充分運用文化陣地組織開展農村趣味運動會、親子趣味活動、“送戲下鄉”、放映紅色電影、廣場舞等各類文化惠民活動,為農村群眾送去精神食糧,全面打通文化惠民和文化為民的“最后一公里”。
“小容量”亦能展現“大作為”。正是基于對文化空間的深度挖掘和精心打造,大畔寮村才能在鄉村空間文化營造提升行動中穩步前行。村干部余俊凱表示,目前,該村正進一步完善優化鄉村文化空間設施,也將繼續利用現有陣地平臺和“板凳課堂”等靈活形式,增加更多元化的文化活動,吸引更多村民參與,提升村民文化素養,持續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打造有溫度的鄉村文化空間。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婧怡
圖片|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春生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