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天藍水清景入畫 滿城擁翠綠意濃
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潮州實踐,建設生態文明是一道重要的必答題。
天空湛藍如洗,點綴著潔白的云朵,一望無際;大地覆蓋著芳草綠植,生機勃勃;河流湖泊波光粼粼,清澈見底……金秋時節,在藍天與碧水的映襯之下,潮州這座秀美之城處處涌動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澎湃力量,迸發出綠色發展的生機活力。
與美麗風光相印證的則是我市生態環境保護的優異答卷:2023年潮州市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63%;2023年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52天;2024年以來,全市已順利完成林分優化6.79萬畝,完成年度任務的104.5%;鄉村綠化新種苗木73.14萬株,完成年度計劃的188%……這是一份寫在綠水青山間的答卷,更是一份寫在全市人民心中的答卷。
2020年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潮州視察時指出,要抓好韓江流域綜合治理,讓韓江秀水長清。這不僅是對潮州推進韓江綜合治理的鞭策,更是對潮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鼓勵。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近年來,潮州持續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打出呵護綠水青山的系列“組合拳”,以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的向往,讓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之美浸潤家園。
韓江作為全國十大“最美家鄉河”,滋養著超過1000萬粵東人民。
守一城碧水 護韓江秀水長清
秋日的微風輕拂,沿著韓江邊散步,處處都能感受到詩意般的美景——山巒郁郁蔥蔥,江水碧波蕩漾,成群的白鷺在天空間自由翱翔,蜿蜒的綠道向前延伸,構成了一幅動人的自然風景畫。
韓江作為全國十大“最美家鄉河”,滋養著超過1000萬粵東人民。讓韓江秀水長清,是潮州水利發展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推動當地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治水保安瀾,興水促發展。近日,記者走進湘橋區北溪分洪橋閘重建工程施工現場,橋閘左岸路面已進行瀝青鋪設,已完成建設任務,進入完工驗收階段。重建后的北溪分洪橋閘成為韓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水量調度的重要節點。
“北溪分洪橋閘重建工程既提高了城市防洪能力,更好保障水安全,又提升了區域生態環境,助力城市發展。”市北溪橋閘管理處技術負責人、高級工程師陳明偉介紹,分洪閘孔數由原24孔改為5孔,單孔凈寬15米,整體總凈寬75米,設計分洪流量為1220m3/s,最大分洪流量1300m3/s,水閘按8度抗震設防。
得益于潮安區水系連通工程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如今的龍湖鎮碧水悠悠、風景如畫。
翻看近年來治水記錄,潮州市厚植“江河情懷”,興水利民,水安全保障體系日臻完善:
——潮澄排水閘重建工程完成年度投資2961萬元,橋閘已基本完成建設任務,工程正在掃尾,準備完工驗收工作;
——大鑒引韓進水閘重建工程初步設計報告完成審批并移交市政府項目建設中心,由其負責實施建設,年度計劃投資1500萬元,計劃今年11月份開工建設;
——潮州市韓東新城防洪綜合整治二期工程,通過對東廂堤北溪段、社光圍、臥石圍、黃金塘圍和六畝圍等5處堤圍進行達標加固,消除工程存在的險情和隱患,提高河道行洪能力,預計明年上半年開工建設;
——楓江流域潮州市古楓澇區綜合整治工程以排澇、防洪為主,整治范圍包括潮安的古巷鎮、鳳塘鎮、楓溪鎮,治澇面積10.88萬畝,估算投資11.5億元,目前已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成果;
——潮州市湘橋區河內湖澇區防災減災工程致力于完善防洪排澇體系,增強防洪減災能力,工程范圍涉及桂坑水、文祠水兩個流域,劃分為河內湖、文祠、中津、下津、西都、蓮上村共6個排澇分區,保護人口8.5萬人、農田約3.53萬畝,估算投資8.85億元,總工期3年,目前已完成初步設計報告;
——韓江榕江練江水系連通后續優化工程(潮州段)、潮安區第三水廠工程、饒平縣湯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湘橋區官塘橋閘重建工程等重點項目均有序推進;結合“林城互融、花滿潮州”計劃,推進碧道與綠美碧帶建設,截至目前,2024年新增建成碧道10.47公里,占年度任務74.8%……
隨著一系列水利建設項目的相繼啟動和推進,以及一條條碧道的構建,安瀾水利、民生水利、宜居水利基礎得到全面夯實。這更是潮州市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努力把韓江干流潮州段約33公里河段打造成人民滿意的幸福河、示范河樣板,繪就人水和諧秀美畫卷的生動寫照。
“潮州藍”亦是百姓“幸福藍”
“近幾年,我們時刻都能感到身邊的環境不斷發生變化,空氣越來越新鮮,環境越來越優美,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幸福了?!奔易∠鏄騾^城西街道北關村的曾旭偉由衷地對記者說,“每到早晨,能夠在空氣清新的北堤上跑步,好不愜意?!?/span>
生態持續向好、環境愈加優美,不僅是萬千市民的感受,更有實實在在的數據佐證:今年6月5日,市生態環境局向媒體通報2023年潮州市環境質量狀況。其中,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52天,優良天數比率(AQI達標率)為96.4%,與2022年相比上升了0.2個百分點,沒有“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天數。
江東鎮下湖村田園風光。
抬頭見藍,推窗見綠?!俺敝菟{”成為常態的背后,離不開這些年我市持續開展大氣環境治理工作打下的堅實基礎,離不開相關職能部門的規劃協調、監督檢查,離不開廣大民眾的理解、付出和努力。
曾經,橋東片區、外環北路和意東三路周邊揚塵污染問題比較突出,對周邊群眾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如何破解這一難題?今年初,針對我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存在揚塵污染的問題和短板,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為期100天的揚塵污染專項整治百日行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我們以建筑工地、道路運輸、物料堆場、瓷泥加工和陶瓷生產、露天焚燒和煙花爆竹燃放等五個領域揚塵污染為整治重點,積極探索科技賦能的揚塵管控新模式,我市首創建成‘藍天一號’無人機自動巡查系統開展揚塵巡航,揚塵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笔猩鷳B環境局大氣環境與輻射管理科科長林鈴介紹,經過今年以來一系列的揚塵污染整治,至10月初我市全市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6.8%,與去年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PM2.5年評均濃度為22.5微克/立方米,與去年同比改善0.9%,環境空氣質量進一步提升。
如今,建筑工地內,裸土基本用綠網覆蓋到位,圍擋上噴淋系統開放,確保揚塵不會外溢;主干道上,灑水車定時給道路“洗個澡”,有效抑制道路上的灰塵,凈化空氣,維護城區道路整潔……潮州正不斷強化揚塵污染綜合管控,全力打贏藍天保衛戰。
藍天的美還需要碧水來映襯。2023年,潮州市市級、縣(區)級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穩定保持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達標率為100%,水質狀況優;全市主要江河水質總體良好,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為85.7%。
執“綠”之筆賦“美”潮州
潮州是一座山水之城、綠色之城。
山水之間,滿眼皆綠。全市建成區綠地率達40.17%,綠化覆蓋率達41.73%,林蔭路覆蓋率達72.94%,綠色成為潮州的底色,城市生活與綠水青山和諧相融、相得益彰。
如何把深厚的綠色資源“點綠成金”,把散落在各鎮場的綠色資源串珠成鏈?市林業局精準施策,在全省率先謀劃推動,打造潮州市潮安區綠美示范帶。
田頭何村全力打造以文旅特色引人、以優美環境留人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村。
智能監控系統確保保護區的持續穩定與安全;古老的畬族村莊中,百年古樹成為守護鄉土情感的象征;鳳凰溪的迷人風光為游客提供了親近自然的絕佳場所……這些獨特的亮點共同構成了一條充滿活力和生機的綠色生態示范帶。在這里,文化遺產、自然環境和旅游景觀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全新的生態建設模式。
“項目以文祠鎮上珂村為起點,沿072縣道經歸湖鎮轉073縣道至萬峰林場黃竹窩村,長度為39.88公里、建設規模4449.68公頃,涉及文祠、歸湖、赤鳳、萬峰林場(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等鎮(場),串聯金舟島郊野公園、陳吊王寨山地公園、山犁村古樹公園、溪美村和獅峰村森林鄉村、鳳凰山保護區高品質自然教育基地等重要節點,連接鳳凰山茶旅走廊?!背卑矃^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蘇俊海介紹。
促進當地經濟增長是這條綠色生態示范帶建設的核心目標之一。位于歸湖鎮溪美村的鳳凰溪,以其清澈的水流和開闊的視野,成為生態旅游發展的一個關鍵區域。作為“百千萬工程”的示范村,溪美村通過實施森林鄉村建設項目,利用其豐富的竹林資源和獨特的山水景觀,打造了鳳凰溪溪美段的親水棧道和竹長廊,并通過“小竹閣樓”將溪美橋變成一個網紅打卡點。此外,通過整合約130畝分散的竹林下土地,統一規劃農家樂的發展區域,溪美村成功地將森林鄉村的生態旅游轉化為經濟增長的動力,實現了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的轉換。
東廂堤公園景色宜人,成為市民休閑娛樂好去處。
打開今年綠美潮州生態建設“成績單”,一個個亮眼的數據詮釋了潮州執“綠”之筆,賦“美”潮州的決心和成效——省下達我市今年森林質量精準提升任務14.4877萬畝,我市已于5月底前全面完成林分優化年度任務6.5萬畝,主要種植木荷、楓香、紅錐等鄉土闊葉樹種和珍貴樹種;9月30日,完成森林撫育3.07萬畝,完成率103.02%;完成新造林撫育5.01萬畝,完成率100%。全市新種綠化苗木73.14萬株,完成年度計劃的188%;今年來,共發動4.1萬余人次參加義務植樹2124場次,打造“人才林”“巾幗林”“青年林”“企業林”等主題林288個,募集社會資金6963.95萬元助力鄉村綠化。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今年來,潮州大力推進市縣鎮村綠化工作,重點打造“百千萬工程”2個典型鎮、54個典型村的綠化美化,完成1個森林城鎮、7個森林鄉村、2個綠美古樹鄉村、2個綠美紅色鄉村等建設任務。以開展校園、河湖、庭院等“十美培育”為抓手,推動“一處綠”變為“處處綠”,“處處綠”變為“全市美”;全面啟動花園城市三年行動,通過實施“森林擁城增綠行動、園林精品提升行動、花園城市添彩行動”,全力打造“林城互融?花滿潮州”的美麗花園城市。
金山大橋濕地公園宛如城市中的一片綠色凈土。
此外,潮州還不斷完善綠美保護地體系,充分發揮自然保護地示范建設引領作用,加快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潮州紫蓮山省級森林公園等綠美示范性保護地建設,推進韓江金山大橋濕地公園、韓江黿自然保護區等重要濕地建設,推進金舟島、陳吊王寨等多個郊野公園、山地公園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和“百千萬”工程實施。
出臺《潮州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全面啟動古樹名木及后備資源補充調查工作,并將古果樹、古茶樹作為重點排查對象,積極推動建立“政府+金融服務機構”古樹保護合作模式,為全市登記在冊的1800多株古樹全面投保,保額達730萬元。社會捐贈資金50萬元開展古樹認養工作,有效保護古樹名木。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追藍逐綠、向美而行。如今的潮州大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行穩致遠,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林宗楷
圖片|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宏文 莊園
編輯|翁純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