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昌黎遺澤 傳道起文育人
湘橋區昌黎路小學喜迎百年校慶

百年風雨辦學路
弦歌不輟奏華章
走進湘橋區昌黎路小學校史館
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
一幕幕熟悉的場景
一枚枚獎牌、一塊塊展板……
見證著昌黎人的睿智與辛勤
成就了昌黎路小學的百年輝煌


傳道起文,打造學校特色
昌黎路小學與唐代偉大的文學家韓愈有著深厚的淵源,學校名稱中的“昌黎”便取自韓愈自號。深厚的辦學淵源造就了昌黎路小學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學習韓愈文化,傳承昌黎遺澤,一直以來是昌黎路小學的辦學特色。

校園環境
校園風光耳濡目染,文化滋養潛移默化。踏入昌黎路小學,校園濃厚的韓愈文化底蘊便令人眼前一亮:通風廳兩側的浮雕、韓愈塑像、校園文化長廊等等都鐫刻下了韓愈的生平、作品和精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矗立在校園大門正面的韓愈塑像,塑像中的韓愈左手捧書、右手握筆,仿佛可以跨越千年看到韓愈治經講學,生動地再現了韓愈先生的風采。后下方鐫刻有韓愈的名言“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短短十四個字不僅是韓愈先生治學求識的真實寫照,更激勵著廣大昌黎師生嚴謹治學、勤奮求學。這座塑像于2024年8月28日重光揭幕,建校百年更顯意義深刻,旨在以韓愈治學求識的精神勉勵昌黎師生立足于文化傳承,領略學習先賢精神風骨。
正是基于對韓愈先生的敬仰、對承“昌黎遺澤”的責任,一直以來,昌黎路小學在將韓愈文化融入校本課程的路上始終進取向前,不斷創新活動形式,結合韓愈廉潔清正的品格,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突出“韓”文化的育人功能,讓韓愈文化、韓愈精神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誦讀韓愈詩詞
在以“唐宋八大家之韓愈”為主題的手抄報、板報設計活動中,昌黎學子們以筆為媒、以韓愈文化為魂,做出了一幅幅意趣橫生、“畫”“字”兼美的手抄報和板報;在以韓愈詩詞為主題舉行的“每周一詩”誦讀活動中,學生們誦讀韓愈經典詩詞,從“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中對自身不足的明確到“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中殷殷報國的赤子之心,借以誦讀,學生們了解到了韓愈的人生際遇,感受到了韓愈詩詞的魅力;學校還開展“韓愈在潮州”小小講解員活動,讓學生由聆聽者變為參與者,在講好韓愈故事的同時培養了他們的文化素養和人文精神。此外,還舉辦了韓愈“師道”專場師德教育活動、走近名人班會課等系列活動,共同探尋中華傳統師道,傳承和弘揚教育家精神。
校園文化空間的創設與特色活動課程的開發相得益彰,從顯性與隱性兩個維度構建了昌黎路小學尊師重道、傳承“昌黎遺澤”的格局,讓韓愈文化植根于每個昌黎人的血脈中,激勵著昌黎人不斷前進、追求卓越。
德育鑄魂,于無聲處潤物
德育是五育的靈魂,扎實推進立德樹人是貫穿教育始終的課題。昌黎路小學德育工作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為目標,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文明禮儀素養、安全法治意識顯著提升,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勞動實踐
殷殷愛國情,拳拳報國志。厚植少年兒童的愛國情懷,是引導少年兒童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好少年的先要條件。少先隊陣地是塑造少年兒童價值觀、政治素養和集體意識的重要平臺。昌黎路小學依托這一平臺,開展“紅領巾愛祖國”主題隊日活動、清明祭英烈主題教育、學習烈士家書專題講座等,引導學生厚植愛黨愛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樹立遠大理想。同時開展“紅領巾獎章”爭章活動,培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增強隊員的組織歸屬感和光榮感。

古箏表演
多維度關注立德樹人,高質量推動教育合力亦是昌黎路小學推進德育鑄魂的一項重要探索。昌黎路小學家長學校創辦于1984年5月,通過開展系列主題家長培訓,與“家長委員會”成員定期舉行理事會,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確保家校教育工作的一致性;積極整合社會資源,邀請關工委專家、稅務部門、司法部門等走進校園,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與社區進行聯動,引導學生在社會課堂實踐中提升自我,增長才干,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育模式,形成教育合力。
課標領航,提高教學質量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痹凇稁熣f》中,韓愈曾經這么解釋師者的責任,時至今日仍引導著每位昌黎路小學教師嚴謹治學、追求卓越。
名師薈萃構筑教學優質發展的格局。昌黎路小學教職工共97人,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生機勃勃的教師隊伍。在老一輩特級教師的引領下,教師們在工作中樹立優良師風,形成互幫互學,優勢互補、公平競爭的風氣,在各級各類比賽評比活動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貢獻,使學校這個大家庭到處呈現出團結、和諧、奮進、合作的氛圍,涌現出一批批優秀教師。
在扎實提高教學質量的路上,昌黎路小學始終堅持聚焦課堂,從課堂出發深度賦能教師成長。學校以“辦名校?鑄名師?育名生”為目標,穩步推進“三名”工程建設,以研培結合為模式,關注教師專業成長,論文宣讀會、主題培訓會、名師工作室等連連開展啟動,為教師們搭建起學習研討和交流展示的平臺,有效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

課間讀書吧剪影
正冠行禮、朱砂啟智、擊鼓鳴志、瞻仰孔像,小小讀書郎也有大志向。今年9月26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昌黎路小學一年級“百靈娃”開筆禮活動在儒學宮隆重舉行,活動融合多重教育形式,是昌黎路小學積極開展“五育并舉”活動的縮影?!半p減”政策推行以來,昌黎路小學全面落實,并根據新課標要求,“五育并舉”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核心目標,校本文化更加體現多元性和個性化。并結合校園實際,巧妙將校花“玉蘭花”融入教學,開設玉蘭花特色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彰顯了“玉蘭花開?翩翩少年”昌黎學子風采。

學生在實踐中探索知識
值百年校慶之際,昌黎路小學以“百年校慶”為主題,積極探索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新模式,各學科立足新課程標準與教材,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并實施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項目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在反思中提升。

參觀校史館
昌黎遺澤潤桃李,百年學府沐文光。站在建校百年的歷史節點上回顧昌黎路小學的過去,昌黎遺澤與現代教育理念交織,共同造就了百年昌黎教育教學的繁榮昌盛;展望未來,將新課標改革落實到底,堅持五育并舉,發展校園的昌黎特色文化,是初心不改、路向前方。韓水泱泱,人文薈萃,昌黎路小學將以百年校慶為新起點,從百年辦學實踐中吸取經驗,適應新時代教育的需求,繼續光大昌黎遺澤,努力開拓教育發展新道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用心用情為學生的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昌黎路小學學校歷程
潮州,歷史悠久,人文薈萃。1924年,昌黎路小學在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誕生,是一座紀念韓愈治潮政績延師興學的小學。學校的前身是20世紀20年代的潮工小學及治平小學,而潮工小學正是五四運動傳播新文化和工運斗爭的產物。歷經多次更名與變遷,學校在抗戰期間停辦,后復辦為首飾業小學(東邊)和第八保小學(西邊)兩所新學校。直至新中國成立,1950年3月,潮安縣人民政府接辦、接管了這兩所學校,合辦為潮安縣工人子弟小學;1951年6月,又接收了斜對面萬壽宮里的治平小學,1953年改稱為潮州市第九小學;1959年8月起稱為昌黎路小學,為潮安縣重點小學之一。2018年9月,昌黎路小學加入韓山師范學院實驗學校(集團),成為小學部學校中的“領頭軍”。直至2024年,昌黎路小學歷經100年的滄桑,是一所飽受了風起云涌的新文化運動和工運斗爭洗禮的學校,也是一塊既秉承了韓文公“傳道起文”優良傳統,又傳授現代知識、為黨育人的文化寶地。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瓊 蔡婧怡
圖片|潮州市湘橋區昌黎路小學 供
編輯|翁純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