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埋忠骨 碧水映英魂
——黃太安、陳英生二烈士遇害追記
□ 黃潮光
1949年4月15日,韓江西岸的歸湖西林村民兵隊長黃太安,奉二支隊山后武工隊之命,帶信到鳳南白藤坑閩粵贛邊縱第四支隊三九武工隊聯絡站,聯系有關閩粵贛邊縱隊和韓江地委等一批領導干部和同志的渡江時間、 地點、聯絡信號等。
任務完成之后,三九武工隊派隊員陳英生、余亞鄰2人,護送黃太安回歸。到溪美村時,因過度疲勞,且天色已晚,他們便暫宿于地下聯絡站朱伍勝家中,不料被國民黨情報員朱某發覺并向登榮聯防隊密報。
國民黨潮安第三聯防處聞訊后,即派藍競輝率領聯防中隊全副武裝立即行動,從仙洋村駐地直撲溪美朱厝,于16日凌晨包圍朱伍勝之家,他們敲門無應,就用手電筒從門縫和窗戶往里照,忽然有聯防隊員大聲叫道,厝內床前有3雙鞋,墻上還掛有行軍袋,有聯防隊員大聲叫喊:厝內的人聽著,舉手出來投降,可免一死,如不出來投降,子彈可不長眼。3位同志被驚醒后寧死不屈,奮起反擊,因隨身攜帶駁殼槍落后陳舊,卡殼啞火。聯防隊員便搬來橄欖梯,架梯爬上屋頂,從門窗、屋頂向屋里一陣猛烈掃射之后,聯防隊員便撞門而入,黃太安、陳英生都身負重傷,倒于血泊之中,余亞鄰也負輕傷,3人都失去反抗能力而被捕。
氣急敗壞的聯防隊便把他們拖到門口,藍競輝見黃太安、陳英生不會行走,便大聲叫吼道:“誰敢砍下他二人的頭,每個賞港幣50元,殺人成性的聯防隊員江漢通,見錢眼開,即到農民家中搶來砍柴刀和柴墩頭,把黃太安、陳英生兩人的頭顱砍下來。要撤退時,藍競輝命人在村里抓來一名剛好一早起來“撿豬屎”的村婦何氏,強迫她用竹籮挑兩個血淋淋的人頭,何氏被嚇得幾乎不省人事,聯防隊員便毆打她,還強迫她要邊走邊喊“賣豬頭”,他們便押著余亞鄰和何氏回聯防隊部仙洋去。到了仙洋市,藍競輝令人將兩個人頭掛在鄉公所門前的龍眼樹上,以恐嚇群眾(何氏被放回后,因恐懼過度,精神曾一度失常)。
黃太安、陳英生犧牲后,其遺體則由溪美村的革命群眾朱林泉、朱伍勝、朱木龍、文金祝、朱龍光、朱芝池、朱樹泉等將其墓葬于鳳凰溪邊的逢洋山南坡上(有軀無首)。由于溪美交通聯絡點已暴露,后來二支隊山后武工隊便委派綠竹村的武工隊員黃天命接任黃太安的工作,經常把西林交通站的情報直接送到白藤坑三九武工隊聯絡站。
1985年3月,由兩縱聯誼會老同志、老戰士策劃及募資,把原二烈士墓遷至溪美七斗坑口圓墩嶺山坡上并立碑。正面碑刻“革命烈士黃太安同志、陳英生同志之墓”,碑背面有“烈士生平簡記”:黃太安同志 男 1923年7月生,系潮州市歸湖西林鄉人,家庭貧農,1948年6月入伍,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第二支隊交通員,1949年4月16日犧性。陳英生同志 男 1929年4月生,系潮州市鐵鋪石龜頭鄉人,歸國僑生,1948年在其家鄉參加地下革命工作,1949年1月上山,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第四支隊三九武武工隊員,1949年4月 16日犧牲。
二烈士墓于1997年仲夏由兩縱潮州老戰土聯誼會策劃募款,在歸湖鎮人民政府和溪美村委主持下立坊重修,并由原汕頭地委副書記、汕頭市政協主席李習楷同志親筆題字“二烈士墓”,形成現今的二烈士陵園,2009年在兩縱老戰士的積極協助下進行修繕。2019年由市委黨史研究室撥專款重新修繕。現是中共歸湖鎮委黨校紅色文化現場教學點,也是年輕一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編輯|郭洵汐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