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清幽的鄉間小路,推開一扇古樸的院門,撲面而來的是氤氳茶香。這是湘橋區意溪鎮坪埔村的休閑茶舍——二隊閑間,由潮汕傳統“四點金”民居改造而成,修舊如舊,使老宅煥發新活力。
這是坪埔村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的舉措之一。近年來,該村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通過實施村莊清潔、農房風貌品質提升、文旅融合特色村鎮建設,提升鄉村顏值和內涵,著力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村莊。
坪埔村村民的房前屋后空地被打造成“四小園”。
微風拂過,一池碧水泛起漣漪,村道干凈整潔,房屋錯落有致,房前屋后隨處可見“四小園”……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坪埔村將環境衛生常態抓與長效治相結合,發動黨員干部和群眾參與村莊衛生整治,并強化宣傳教育,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障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同時,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今年共拆除廢棄豬圈、危舊房屋、雜物間等點位約30處,拆除總面積超2000多平方米,并充分利用清理出來的閑置土地,打造“四小園”生態板塊40多處,提升農房風貌品質。“村里變化很大,環境越來越好,到處都很干凈,我們住著更舒心。”村民黃佩娟樂呵呵地說。
沿著村道往里走,幾株古榕樹出現在眼前。這些有著400多年歷史的古榕樹枝繁葉茂,酷似天然的遮陽傘。“古榕樹是村莊變遷和時代發展的鮮活見證,我們利用榕樹造景,打造榕樹小公園,為村民呵護綠蔭,留住鄉愁。”坪埔村黨支部副書記鐘和貴說。



在坪埔村,有一條400多年歷史的古驛道,390多個石臺階從山底鋪到山上,曾是古人的采茶路、抗戰時期重要的物資通道。古驛道一側的“公婆石”“金交椅”等景點,展現了獨特的歷史風貌和鄉村文化特色。鐘和貴告訴記者,為保護古驛道,坪埔村對古道及周邊環境進行修整,并種植綠化樹木,提升古道風貌。
在文旅融合特色村建設行動中,坪埔村不僅打造黨建公園、榕樹小公園、籃球場、足球場,修整古驛道、古井等,還盤活閑置資源,引入外來公司進行經營,將村里的百年老宅改造提升為休閑茶舍,雅致的環境、清幽的古韻,吸引許多市民游客前來品茶游玩,為老宅增添了一份人氣。“作為‘潮州市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我們積極做好規劃設計,將特色景點串聯起來,并不斷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和美鄉村,進一步拉動鄉村旅游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鐘和貴表示。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吳育杭
圖片|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莊園
編輯|蔡楊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