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教育廳結合我省義務教育階段教學實際,在修改完善《廣東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實施指導意見(2022年試行版)》的基礎上,制定了《廣東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實施辦法(2024年版)》(下文簡稱《實施辦法》)。
《實施辦法》提出了廣東省義務教育課程計劃表,其中語文九年總課時占比20%-22%;數學九年總課時占比13%-15%;勞動、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九年總課時占比14%-18%;體育與健康九年總課時占比10%-11%。


說明:周課時數按標準課時,即小學每課時按40分鐘計算,初中每課時按45 分鐘計算。在保證周總時長不變的情況下,縣(市、區)可因地制宜制訂《縣(市、區)義務教育課程安排指導表》,并指導學校自主確定各科目周課時數,自主確定每節課的具體時長,編制課程實施方案。
《實施辦法》明確:
一至八年級新授課時間35周,復習考試時間2周,學校機動時間2周;九年級新授課時間33周,第一學期復習考試時間1周,第二學期畢業復習考試時間3周,學校機動時間2周。學校機動時間可用于集中安排勞動、科技文體活動等。
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于8:20,中學一般不早于8:00。小學每課時按40分鐘計算,初中每課時按45分鐘計算。學校在保證周總時長不變的情況下,自主確定各科目周課時數,自主確定每節課的具體時長,或根據學科特點、課程實施需要開展長短課、大小課。
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起始年級為三年級;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可在一至二年級使用地方課程的課時開設,以聽說為主。
科學在一至九年級開設(初中階段可選擇分科開設物理、化學、生物學)。初中階段若選擇開設科學,需統籌科學和地理中自然地理學習內容。
信息科技在三至八年級獨立開設,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可在一、二、九年級開設,課時可在校本課程中安排。
藝術在一至九年級開設,其中一至二年級包括唱游·音樂、造型·美術;三至七年級以音樂、美術為主,融入舞蹈、戲劇(含戲曲)、影視(含數字媒體藝術)相關內容;八至九年級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含戲曲)、影視(含數字媒體藝術)等,學校至少提供兩個項目供學生學習。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平均每周安排1課時,可與道德與法治、班團隊活動、校本課程等統籌安排課時;
書法在三至六年級語文課中每周安排1課時,鼓勵有條件地區在一至二年級開設書法課,課時可在校本課程中安排;
勞動、綜合實踐活動每周均不少于1課時,綜合實踐活動側重跨學科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班團隊活動原則上每周不少于1課時;
地方課程在三至八年級開設(小學一至二年級開設外語口語除外),每學期不超過一個學科,九年總課時不超過的3%(使用地方課程課時在小學一至二年級開設外語的,不超過4%);
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班團隊活動、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課時統籌使用,可分散安排,也可集中安排。
鼓勵小學一至二年級道德與法治與科學、信息科技、勞動、綜合實踐活動,以及班團隊活動、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等相關內容整合實施,課時打通使用。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課程,每兩周至少安排1課時,同時統籌好和道德與法治、體育與健康的關系,避免內容重復,可在校本課程中統籌安排。
來源|廣東教育傳媒
編輯|郭洵汐
審核|吳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