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饒平縣柘林鎮,精心設計的“紅頭船”標識讓不少外地游客紛紛駐足,“打卡”拍照,這既是美麗圩鎮入口通道的亮眼標志,更充分體現了柘林古港的歷史底蘊。
柘林鎮入口通道標志性“紅頭船”鎮標。
這是饒平縣充分發動群眾參與“百千萬工程”的生動體現。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饒平縣城鎮建設專班強化責任擔當,堅持規劃引領,聚焦重點任務、整合資源,以典型鎮培育建設為牽引,強化政策支持,做好要素保障,形成央企帶頭、民企跟進、群眾參與的格局。截至8月24日,饒平縣已實現21個鄉鎮與企業結對全覆蓋,共有12家企業與各鎮以“一企對一鎮”“一企對多鎮”“多企對一鎮”形式建立結對幫扶關系,目前,共謀劃實施項目28個,已完工項目22個。
機制先行,雙向奔赴勁頭足。為進一步引導建筑業投身“百千萬工程”建設,饒平縣城鎮建設專班加強組織部署,組織引導各鎮與建筑業企業建立結對幫扶關系,并深化細化工作思路,制訂印發《關于引導建筑業企業投身“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行動方案》,并多次召開會議,動員建筑業企業參與本地建設,研究部署建筑業企業與鄉鎮結對幫扶工作,推動結對幫扶工作提質增效——
為地區添綠增綠。
公益幫扶,為城鎮綠美提質。以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為引領,黃岡鎮結對建筑業企業廣東登輝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創新打造“施工+綠美+幫扶”新模式,投資約8.3萬元以“公益”幫扶類型助力黃岡鎮大畔寮村綠化項目,公益提供紫花風鈴木138株,并公益幫扶完成種植前雜物清理及外運工作、種植、回填、設立支撐架等項目內容,為地區添綠增綠,以實際行動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道路硬底化工程。
技術幫扶,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上饒鎮結對建筑企業深圳市合冠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發揮自身技術優勢,聚焦圍繞圩鎮人居環境品質提升行動重點任務,對上饒鎮埔坪村通上饒中學砂土路工程提供監理等服務技術支持。
如何激發群眾發揮聰明才智,投身參與“百千萬工程”建設?饒平縣城鎮建設專班通過多渠道廣宣傳,深化基層對實施“百千萬工程”的認識和理解,依靠群眾持續推進“百千萬工程”建設,讓群眾共創共享“百千萬工程”成果。
美麗圩鎮入口通道是圩鎮的“大門”,是展示鄉鎮品質和形象的窗口。作為首批典型鎮,圍繞“1+4+7+9+N”建設要求,柘林鎮集思廣益,優化入鎮通道效果。
船眼寓意船只行駛不偏航,船身6個眼仿造古代遠洋船只的6門銅炮,船尾“一條溜”寓意一帆風順,而繪制的白菜圖案則是古船衛生間的標志,諧音“發財”,柘林鎮標“紅頭船”富含深意,更讓人眼前一亮。
據了解,在入口通道標志性“紅頭船”鎮標設計時,年近九旬老人林和平利用多年造船經驗,連夜畫出“紅頭船”的設計圖,破除入口通道設計之初較為抽象、不貼近當地特色的難題,也為家鄉建設貢獻了一份力。
海利濱海廣場,是游客村民休閑好去處。
漫步于濱海廣場,可聽濤觀海,享海風拂面,將綺麗的濱海風光盡收眼底……饒平縣積極引入社會資本,由海利集團出資建設的柘林鎮海利濱海廣場,項目占地面積2800平方米,建設包括立體花池、入口標志、休閑廊亭、樹池坐凳、欄桿、燈光亮化等。項目已于去年12月全面完工,為群眾及外來游客打造一個休閑觀光的親水平臺,有效提升漁港景觀環境。
接下來,饒平縣城鎮建設專班將致力匯聚各方合力,引導廣大建筑業企業、群眾積極參與,鼓勵本土建筑企業與國企等“高手”過招,探索合作新模式。同時,進一步強調規劃引領,注重項目效益,科學、規范、合規推進項目實施,根據激勵措施做好結對幫扶企業信用加分、評先評優申報工作,將高質量發展“施工圖”變為“實景圖”。
文字|丁玫?饒宣
圖片|饒宣 供
編輯|翁純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