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動作見功力
□ 李英群
由潮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市文化館承辦的“戲曲進鄉(xiāng)村”公益活動開辦以來,受到所在鄉(xiāng)村潮劇愛好者的熱烈歡迎,影響廣泛,周邊的鄉(xiāng)村都表示:希望這個活動早日能在他們村開展。
我原劇團的同事蕭美容和楊薇二位,雖已離開劇團多年,平時也還熱心一些業(yè)余活動,這次應邀作為指導老師一起下鄉(xiāng),對業(yè)余潮劇愛好者進行輔導。
楊薇現(xiàn)在工作的單位離我家很近,常抽空來我家聊聊天,我聽她介紹戲曲進鄉(xiāng)的盛況,覺得這項活動實在很有創(chuàng)意,很有價值,很有意義。
時下潮州鄉(xiāng)下許多鄉(xiāng)村有曲社,村里的潮劇愛好者常聚在一起活動,楊薇與美容隨團進村,主要就是聽聽曲社的社員唱潮曲,然后逐一點評,并適當進行示范。
楊薇告訴我一個有趣現(xiàn)象:幾乎上來演唱的社員,過后都希望我教他們演唱時配上幾個動作,也就是適當加點表演。
楊薇告訴他們,不能為動作而動作,動作是感情的產(chǎn)物,表達什么感情自然有什么動作,這是生活常識,先讓他們按自己的理解邊唱邊做動作,往往顯得僵硬,基本在圖解唱詞。
楊薇邊說邊比劃,講得很生動。這引起我的興趣,也想與業(yè)余愛好者說一說表演。
中國戲曲是一種以唱做念打為手段的表演藝術(shù),唱與做是最重要的。業(yè)余愛好者一般都是演唱戲中某一唱段。以前在閑間,一時興起,有人拉弦,有人唱曲,一般是坐著唱,沒有想也不可能做什么動作表演。自有了舞臺,有了音響,看流行歌星對著話筒演唱,也跟樣上臺。
他們光站著演唱已不滿足了,畢竟潮劇的唱段都是特定人物的感情表達,專業(yè)演員在臺上是帶表演的,所以,業(yè)余愛好者希望來點身段,來點手勢配合,很正常。在我看來,這是他們對藝術(shù)的追求,有了表演,從簡單到復雜,將來他們就可表演片斷以至全劇了。
楊薇是說到點子上了,她就不能為動作而動作,動作是感情的外形化,你的感情到位,自然會有某個動作,我們再加以美化。
在網(wǎng)上有一個視頻:兩個十歲左右的女孩在演《井邊會》,唱得倒是中規(guī)中矩,但雙手無時歇、胡亂擺動,一秒也不停,與唱詞無關(guān)。
難道孩子就只能這樣嗎?不,是導演沒引導好。
生活中,十歲的姐姐跟媽媽上街歸來,給弟弟帶禮物,把禮物送弟弟,弟弟高興地接過就坐在地上玩起來,姐姐蹲下教弟弟操作。這場景有許多動作,怎么看怎么舒服,都從內(nèi)心感情出發(fā),根本不會像視頻中唱《井邊會》的小女孩般比腳律手那么別扭。
記住記住,動作是感情的產(chǎn)物,感情表達到位了,有準確的動作配合當然很好,即使無動作也動人。
說個名家例子吧。姚璇秋在《春草闖堂》中一個下跪的動作。
《春草闖堂》的故事是:相國女兒李半月偕婢女春草到華山進香,途中遭尚書公子吳獨調(diào)戲,為過路義士薛玫庭相助解圍。吳獨又遇一對父女,其女貌美,頓起歹念強搶,以至把她打死,又是薛玫庭路過,見義勇為,把吳獨打死,并到公堂自首。胡知府和吳獨之母合謀欲杖死薛玫庭,春草聞知、直闖公堂,情急之下,冒認薛玫庭為相府姑爺。胡知府為邀功,派王守備帶書上京報知李相國。李半月聞知,主婢也急急進京,向父親說明原委。李相國盛怒,斥女兒荒唐,回書胡知府,把薛斬首,來京領賞。李半月截獲書信,得知內(nèi)容,私改二字,內(nèi)容變成相國認婿,請知府進京領賞。知府大喜,親送薛玫庭進京,滿朝文武紛紛到相府祝賀。李相國極力否認,就接到皇帝送來《佳偶天成》御匾,李相國不得不認下這門親。
姚璇秋在劇中飾李半月,她那個經(jīng)典的下跪動作,就是進京向父親陳情之時。李半月(唱):“官府既不除強暴,自有英雄抱不平。吳獨雖死有應得,薛生豈能受罪刑?”李相國大怒斥責:“打死尚書公子還說無罪,呀—呸!(唱)蠢女行為敗家聲,無媒擇婿胡亂行。吳獨逞兇干你何事?無端惹事要我擔承。如今又不自知恥,還敢拋頭露臉進京城!我我我斷難為此失交情!”
對于父親可能的反應,或同情或無情,李半月是有心理準備的,卻沒想到如此盛怒,在父親的呀——呸聲中,李半月被迫得步步后退,顯得錯愕。這時,姚璇秋滿臉表情是意外、是委屈,但面前畢竟是父親、是宰相,她不得不很無奈,不情不愿地跪下。她略為扭動雙肩,微晃身子跪下。這個晃動雙肩的動作表現(xiàn)不情不愿,我們在生活中太熟悉了,尤其是少女,被母親叫去做一件自己不愿意的事時,就扭著身子出門。她跪著聽父親發(fā)火,越覺委屈,當父親說她不自知恥進京城時,她又扭一下頭撒嬌。太妙了,她是有資格撒嬌的,是父親唯一的親人、愛女,正需要父親關(guān)心,父親卻表現(xiàn)出無理又無情,當然要撒次嬌表示不滿。上面這些復雜感情,姚璇秋表達得極細致,很到位,而且那一下跪,身段姿態(tài)也很美,是藝術(shù)化了的。
下跪,我們在生活中太熟悉了,但作為舞臺藝術(shù),應該怎么處理,大藝術(shù)家姚璇秋做出了榜樣,對我們應該有啟示意義。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